五一档之后的端午档,曾备受大荧幕期待,结果没想到传统节日的档期,也如今年的五一档一样,一绿到底,和粽子的颜色倒也挺般配。 端午档11部(6部主推)新片总票房只有4亿出头,票房冠军《扫黑·决不放弃》勉强迈进了亿元俱乐部,其他几部大片还是千万级。

这个数字不仅与曾经动不动就单片单日票房过亿的成绩大相径庭,连口罩缓冲期间的端午档成绩都打不过,延续了大银幕2024从春节档后便开始的冷清。 正常情况下,票房失利往往与电影口碑息息相关,电影质量太烂,便会打消观众的热情,但打开这一次的端午档几部新片反馈,虽不惊喜,却也不算太差。 口碑得到大部分观众认可的高质量作品有。

胡歌、高圆圆主演的《走走停停》目前评分便一路走高,不仅豆瓣拿到7.9分,还收获观众“不枯燥的文艺片”赞赏,是很耐看的一部电影。 类型大片有。 目前的端午档票房冠军《扫黑·决不放弃》,主演是有多部悬疑片实绩加身的肖央,口碑目前该片口碑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题材却很有张力。

扫黑、警匪、喜剧……多种元素重叠包圆了市场讨喜的元素,再加上对社会现象刻画的尺度突破,对类型片爱好者来说,是一部挺不错的选择。 如果觉得不够过瘾,那还有难出爆款却总能保底的港片《谈判专家》。 合家欢爱情片也有。 网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的衍生电影也是这届端午档人气偏高的存在,别管你对原IP感不感兴趣,假期有个爱情片,就很适合年轻人结伴而行。

如果对国产电影不感兴趣,还有海外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万神》《美国内战》,6部主推大片,题材各不相同,这组选片,对不同受众基本上都照顾到了。 然,题材够丰富,口碑也不算全员翻车,基本上每部电影都各有各的看头,可怎么这个端午档,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走进电影院买单了呢? 有位网友的总结很犀利: “最让人绝望的并不是片子哪不好,而是承认你片子还行但是根本不想看。”。

观众的观看欲逐渐消失了,是2024年大银幕票房受挫的根本原因。 五一档失利时,各项数据便显示观众对电影新片的观看欲望在降低,到了端午档,观众自己都忍不住出来感叹,不是新片不好看,而是就是不想看。 但客观来说,造成观众这种感受的原因,仍旧要回归电影本身上面,观众的感受不是一蹴而就,电影市场也不是突然变得低迷,它是长期积累的产物。

在这方面,三个因素影响很大。 其一,大荧屏新片口碑长期寡淡,是重创观众热情的根本原因。 时间线拉回4年前,相信很多观众都经历过每周习惯性看电影,朋友聚会、生日庆祝以及情侣约会,看电影都会是行程优选的日子。 那时候,去院线看电影就像出门吃饭一样普遍,但彼时大众的观影习惯并不是受消费主义裹挟,而是由一部部爆款电影、全民观影热潮“培训”出来的。

从《唐探》到《红海行动》再到《流浪地球》《哪吒魔童降世》,国产电影接连大爆,观众对大银幕热情逐渐飙升,看电影变成一件有意义且充满惊喜的活动。 在强大观影市场的驱动下,每年春节档、国庆档都拥有让海外市场都羡慕的基础票仓,一系列好的作品,养成了一群忠诚度高的观众。 简单来说,就是好东西吃多了,观众便养成了去吃的习惯。

想让观众养成习惯,投喂好东西可以做到,想要摧毁观众这种习惯,投喂平庸或糟糕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到,养成与毁灭,规律是一样的。 近两年电影票房虽然仍旧拥有春节档、国庆档的狂欢,但仔细看观众反馈便能发现,很多观众凑了热闹,却并没有从热闹中得到收获。

经常会出现虽然不至于给电影差评,却又说不出哪里好的体验,甚至有被营销套路骗麻了的情况。 到了2024年,大银幕更是至今没有一部真正的口碑王炸出现,这种情况下,观众对院线观影,便会产生“可有可无”的鸡肋感,尚未去看,便已经提前乏味。 其二,票价刺客越来越多。 电影市场口碑惊喜逐渐走低,票房却逐渐走高,尤其是口罩期结束后,院线电影票价相对2019年时期明显跨越,很多观众都感受到了差距。

七话所在的城市,经常普通时间段的2D剧情片都能飙到50+以上。若价格与服务、电影质量成正比上升,相信仍旧大部分观众并不会觉得这个走向有问题。 可糟糕就糟糕在,前两者并没有因为票价上升而上升,反而在走下坡路,如此一来,原来对观影还能保持住热情的观众,在消费体验上又遭遇了一波攻击。

其三,2024大银幕目前一直欠缺领头羊。 正如网友所说,2024新片里质量好的作品其实存在,比如清明档有《草木人间》,端午档有《走走停停》,纯论口碑,可圈可点的作品还是很多的。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口碑之作,受众与口碑突破性,并没有成了票房领头羊的状态,要么叫好不叫座,要么口碑虽好却仍旧难以破圈的瑕疵。

当下市场缺少的,是题材有惊喜的高质量大片,或者受众宽泛的口碑神作,观众想要的是一部看完能够引发感官或内心共鸣,产生讨论欲望的电影。 比如《周处除三害》,即使这部电影口碑并没有那么完美无缺,却也因为视角、尺度的突破,引发过一波观众讨论热情,若口碑再进一步,其实便可以暖场。 观众已经不想看一时热闹,热闹之后什么共鸣也得不到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大家看得太多了,量多的时候,平庸、普通,有时候也是浪费热情。

比如影片《一闪一闪亮星星》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也许剧版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可普通受众,在没有收获惊喜的情况下,便会觉得期待被辜负。 那大银幕“领头羊”迟迟不出来,又是什么原因呢? 或许,同样受到了大银幕前些年的“复制”思维影响,前几年的电影行业很喜欢无限“复制”,直到把一个题材搞到让观众逆反才罢休。 比如喜剧大爆,喜剧题材便扎堆涌现,主旋律大爆,这一题材便被拍到让不少观众产生逆反情绪,如果不是科幻投资成本过高,可能科幻也要被拍烂了。

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去“复制”爆款,能够给到“全新创造”的资源便少了,精品与重复便陷入新的循环,量变不足,质变便难以持续。 想要解决目前大银幕的冷清现状,理论上很简单,只要有部领头羊出现,只要连出几个真正的口碑大爆款,观众看电影的习惯,很快便会重新养回来。 可无论做“领头羊”还是做出口碑神作,都需要电影行业坚守初心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好电影,这又是一件不能走捷径的事情。 行业不能总是指望着出现一两个有电影情怀的人扛起这份责任,更不能总是在别人起到领头羊效果后只顾得割韭菜,否则,被反噬的冷清循环,便永远不会停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