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佳丽三千人?在清朝之前的王朝中或许是真的,但是清代的后宫却绝非如此,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在这儿压根没有,慈禧太后年轻时或许称得上“貌美”,但隆裕皇后可就算了吧,是怎一个“丑”字了得。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时代审美的缘故,毕竟唐朝便是“以肥为美”,杨贵妃便是其中代表。然而我想应当并非如此,毕竟短短二三十年后的民国影后们便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审美。

事实上,清宫有着独特的“选秀”制度,无关美貌甚至排斥美貌。清朝初年,皇室之间的婚姻一般而言是政治上的联姻,为巩固政权结交盟友而大多数与蒙古贵族结为姻亲关系。孝庄太后便是来自蒙古,而顺治不喜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蒙古,此后“废后重选”的顺治以太后懿旨颁下了旨意: “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选秀”有两种意义,一是为了补充宫女进宫侍奉,人员选自内务府包衣三旗,一年一选;二是为皇室选派妻妾,人员选自满、蒙、汉八旗13-16岁女孩子,三年一选。 “选秀”之年,各省适龄女子乘骡车至京选派,公费。选秀次序:首先“排车”,即以满、蒙、汉次序安排秀女入宫序列,其次后妃亲戚—初选选中者—新“秀女”,最后是年龄大小。

清宫选秀标准不以美貌为准,而是以门第、品行。 选秀范围乃八旗女子,选择面相应的就比其他王朝小了,而太后及大臣们的意见就使得秀女过于漂亮而易遭淘汰。 第一要务是门第,清代后妃多是名门望族,如隆裕太后便是叶赫那拉氏,镶黄旗人,最重要的一点她的姑姑就是光绪的“亲爸爸”慈禧,在一众秀女中杀出重围,“丑”也就不足挂齿了。 第二要务是品德上佳,谈吐大方、知书达理、精通棋琴书画、能歌善舞者优先,皇后更是要贤良淑德、稳重端庄。清朝的选妃制度,注定了天下美女不能入主后宫。

皇后者,秀女们的最高目标,皇后迎娶路线为大清门(“皇城第一门”)—“正门”天安门—午门—后宫,其他人则由后门神武门入宫,是否途经大清宫便成了尊贵与否的象征。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曾向慈禧言“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这便得罪了贵人出身的慈禧,也为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