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小兵
巍巍关山东麓的华亭市,境内生长着40万亩原始森林和38万亩天然草场,林草覆盖度44.8%,生态空间占比60.52%,城区绿地率41.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21平方米。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2个,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华亭香菇、辣椒、西红柿3种蔬菜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华亭市莲花湖景色
近年来,华亭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山水林田湖草矿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8个、国家级森林乡镇2个。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和35.9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83%和5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累计投运新能源车辆900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退耕还林9.7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6.41万亩,草地面积11.38万亩,森林覆盖率38.24%,森林蓄积72.05万立方米。
保护自然
落笔转与新,绿水青山亦靓山美山
华亭素有“煤城瓷都”之称,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转型发展路上,华亭市向“新”出发逐“绿”前行。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培养大型企业集团,初步实现煤炭产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推进转型发展,逐渐形成以煤电、煤化工为龙头,建材、化工、陶瓷、电瓷、装备制造等多业并举、规模优势明显的现代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亭市东峡煤矿
倾力实现生态修复,先后实施了千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造林绿化、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全力推动“链”式发展,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为中心,6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聚丙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烯烃转化等煤化工项目相继落户,实现了“煤—甲醇—聚丙烯”的蜕变。
如今的华亭,按照“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立足煤、提升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之路,以煤为基的多元工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顺应自然
深耕草和药,绿水青山亦宝山富山
人类顺应自然,就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华亭市围绕“建设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目标,以“药”为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企社农”齐抓、“种加销”一体、“医养游”融合,续写“千年药乡”“陇东药库”辉煌。
2023年全市建成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8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9个、试验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种植农户达1.8万户,全市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6万亩以上,产量2.3万吨,产值3.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亿元。一座座绿水青山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宝山富山。
华亭市西华镇草滩村一角
尊重自然
添色农与旅,绿水青山亦金山银山
砚峡乡东沟村群山环抱,过去,由于煤炭开采,对地质和环境造成了破坏。近年来,砚峡乡东沟社区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生态”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成集民宿、休闲、餐饮、游乐、采摘、特种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场所,实现了从“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华丽蜕变,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收益450万元,户均增收达到3万元。
人类尊重自然,自然回馈人类。华亭市大力推广东沟社区“小渔村”可持续的“两山”转化典型,促进文化旅游从观光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2022年来,全市接待游客494.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67亿元,一座座绿水青山俨然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持之以恒的治理,华亭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且保持优良,绿色支柱产业高度聚集升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双增长。如今的华亭,水秀山青,绿意满川……沉淀着时光、蕴藏着生机、流淌着“金银”的美丽大地上,20万华亭儿女尽享山水之乐,用勤劳和智慧精心描绘一幅幅秀美生态画卷。
签发:董洪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