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各种科技论坛,同行们脸上都带着笑,说白了就是在这波AI股浪潮里赚到钱了,不过笑完之后,不少人又犯起嘀咕,这AI热会不会快到头了?是不是又要出泡沫了?更有意思的是,这边AI相关的股票在涨。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那边传统避险的黄金也在涨,这俩平时不太搭边的东西凑一块儿涨,不光散户懵,连行业里的人都在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英伟达砸千亿绑OpenAI:10吉瓦算力是底气还是赌局?

要说这波AI热里最风光的,英伟达肯定算一个,它现在市值4.42万亿美元,手里的GPU几乎成了AI基础设施的“硬通货”,2025年9月22日,它与OpenAI正式官宣携手合作,共同打造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英伟达荣膺OpenAI首选计算合作伙伴,二者将联袂开启AI领域全新征程。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这合作规模可不小,英伟达要给OpenAI部署至少10吉瓦的系统。

10吉瓦究竟是何概念?其算力大致等同于400至500万块GPU,如此规模,已然近乎逼近英伟达在今年全年的出货总量,着实令人惊叹。

不光给硬件,英伟达还打算投钱,按每吉瓦100亿美元的节奏,最多能投1000亿,首笔100亿投进去,能换OpenAI大概2%的股份,毕竟现在OpenAI在资本市场估值有5000亿。

英伟达这是单纯卖芯片赚大钱?后来发现不是

黄仁勋,现在根本不想只当“芯片贩子”,他想做AI时代的“算力能源商”,怎么干的呢?2024年它投了近50家AI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拿了钱,基本都得买英伟达的芯片。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其实,就是用自己的钱锁定客户,以后这些公司想换别家芯片都难,有这底气,也是因为英伟达有钱。

最新财报显示,它年度自由现金流有607亿多美元,比去年涨了60%,手里有这么多现金,它才敢跟英特尔合作,花50亿入股,让英特尔给它定制x86处理器,解决PCIe总线的带宽问题。

英特尔以前可是它的竞争对手,现在能凑到一块儿,很显然是为了在AI算力上抢更多主动权,反观OpenAI,其与英伟达展开合作实乃情势所迫。在当前行业格局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裹挟下,这般合作似是无奈之举,却也可能是破局之策。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OpenAICEO奥尔特曼总说行业缺算力,过去三年AI模型参数从千亿级涨到万亿级,对算力的需求跟坐火箭似的,所以,他不想只优化ChatGPT,还想搞“星际之门”计划,2025年要投5000亿建算力基建,说要让算力像电力一样普及。


OpenAI还没赚钱

财务文件显示,2025年它预计亏50亿,2026年亏得更多,要140亿,最乐观的估计,也得2029年才能盈利,现在它跟甲骨文签了3000亿的算力合同,又跟英伟达合作,要是后续融不到钱,这些计划怕是要黄。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奥尔特曼还说,不想上市,怕季度财报影响长期投资,说实话,这有点像给自己找借口,没盈利的公司,就算上市了也难服众。

ONO三角联盟遭质疑,钱在三家转,是永动机还是数字游戏?彭博社别出心裁,将英伟达、OpenAI与甲骨文并提,冠以“ONO三角联盟”之名,该联盟融科技与创新之能,恰似蓄势待发的劲旅,其未来走向着实引人翘首以盼。

具体循环机制如何?

OpenAI向甲骨文购置算力服务,甲骨文则需从英伟达采购GPU以搭建基础设施,而英伟达又将资金投入OpenAI,三者形成闭环。

坊间传闻,OpenAI与英伟达采用“芯片租赁”模式合作。这一说法宛如独特注脚,为二者合作关系添上一抹神秘色彩,引得众人猜测纷纷,备受关注。

这么一看,同一笔钱在三家公司里转来转去,难怪有人说这是“循环交易”,搞不好就是数字游戏。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之前,甲骨文官宣跟OpenAI的合同,股价一下就涨上去了,可英伟达官宣跟OpenAI合作,股价没咋动,连媒体都没太兴奋,质疑的声音比吹捧的多,面对质疑,黄仁勋在播客里说,投资和收入没关系,没绑定任何条件,就是看好OpenAI用户和计算量都在涨。

他还说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以后通用计算要转向加速计算,跟英特尔合作就是证明。

他还提了一嘴,早年OpenAI邀他投资,当时没多少钱,投少了,现在后悔了,说该把所有钱都投进去,不过想想马斯克和奥尔特曼后来闹得那么僵,黄仁勋当年没多投,说不定也是好事。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奥尔特曼也回应了,说现在的投资是AI革命必须的,搞科技繁荣就得大胆建基建,他依旧乐观豁达地宣称,“若拥有10吉瓦算力,或许攻克癌症这一医学难题也并非毫无可能。”

但他压根没提亏损的事儿,避重就轻这招用得挺溜。


其实行业里都清楚,AI领域有泡沫

据贝恩公司测算,到2030年,全球AI公司需实现2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支撑所需计算能力。但就当前营收情况预估,达成这一目标存在8000亿美元的巨大缺口。

这么大的缺口,说没泡沫谁信?然而,那些商业巨头们似乎对此不以为意,他们仿若置身事外,对周遭种种状况持一种漠视之态,那份淡然好似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联。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扎克伯格就说过,Meta可能浪费100亿,但这不是重点,黄仁勋和奥尔特曼也清楚循环投资有争议,可他们不敢停,为什么?因为AI关乎未来的生存,现在不冲,以后就没机会了,就像玩斗地主,别人都在叫地主,你不叫,就只能当农民,说不定还会被淘汰。

他们觉得只要技术路线对,泡沫也能创造价值,把泡沫当“未来”和“梦想”,这种心态能理解,但普通投资者可不能跟着这么赌,巨头亏得起,咱们亏不起。


AI股+黄金同涨:不是杠铃交易,是大家都在赌未来?

为什么AI股和黄金会一起涨?得从两方面看,从表面来看,人工智能的市场需求颇为可观。然而,细究之下会发现,其并非如外界所感知的那般,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

ChatGPT有7亿多用户,可付费的还不到3%,大部分人就是偶尔用用,不是离了不行,奥尔特曼总说需求在涨,可没说怎么把需求变成收入,商业模式都没理顺,这涨势能持续多久?另一方面,建AI基建特别烧钱。

数据中心的硬件更新快,还容易出故障,不像传统的电路设施能用好久。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就算算力建好了,还得有对应的应用场景,现在教育、医疗这些领域都在试,但还没出现真正的巨头,算力没地方落地,等于白投,但有一点很关键,现在GPU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了,成了战略储备。

黄仁勋把AI竞赛比成“曼哈顿计划”,说每个国家都得在计算上跟上现代化,这意思就是AI关乎国运, 所以,各国都在囤GPU,跟央行囤黄金一样,都是为了抢占先机,美国搞《芯片与科学法案》,中国推进“东数西算”,都在往AI算力上发力。


投资者看在眼里,自然就跟着动了

大国和巨头都在AllinAI,散户觉得,他们都敢赌,自己为啥不敢?于是一手买AI股,押注技术未来,一手买黄金,怕泡沫破了亏太多,看似是“杠铃交易”,其实是心里没底,只能跟着大部队走。

英伟达OpenAI千亿合作背后的泡沫博弈

这样来看,AI股和黄金同涨,不是偶然,是技术野心、战略焦虑和避险需求凑到了一块儿,这就像大家一起搭了个“AI永动机”,虽然知道可能有问题,但谁都不想先下车。

不过,普通投资者得清醒,巨头们有资本扛风险,咱们得量力而行,盲目跟风,怕是要成泡沫里的接盘侠,AI的未来可能很美好,但当下的风险,也得看清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