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历史,项梁常常被人遗忘,可能是因为他有个侄子叫项羽,可能是因为他早早战败被杀,也可能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行。三者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两者,只要是了解秦末大乱初期的事和项梁本人的事迹,就一定知道项梁非是无能之辈。项梁因杀人逃往吴中躲避仇家,作为一个外来者,项梁却能用自己的气质、手腕、能力和交际折服吴中大大小小的士大夫,自愿甘拜下风。“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逢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葬活动,吴中官员和世家就会请项梁主持。而项梁在主持过程中,以兵法调度宾客和子弟,筛选自己钟意的人才,顺便了解一下他们的才干能力。

不服秦吏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云集响应,人心浮动,久久不能平静。浮动人心的不只是六国遗贵和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还有秦朝分布各地的官吏。同年九月,与项梁相交几乎莫逆、关系非常不错的会稽郡守殷通心思活络起来,想在这乱世站住脚,有一席之地。殷通对项梁说道:“整个江西都造反了,这不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吗?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我想出兵反秦,由你和桓楚统率,你意下如何。” 不巧的是桓楚逃亡在荒山湖泽中,殷通只能询问项梁一人意见。项梁告诉殷通,桓楚的下落只有我侄子项羽知晓。说完就到外面找到项羽,吩咐他持剑在门外等候。之后项梁回来坐在殷通旁边,便请示殷通让项羽进来。项羽一进来,项梁边说“可以行动了”,边使眼色要项羽动手。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摆平殷通,砍下他的头颅由叔父项梁拿着。项梁一边拿着殷通头颅,一边呼吁殷通府内的人投降。而郡守府的侍从卫兵经过短暂混乱后,反应过来围杀项梁叔侄,但都被项羽三下五除二收拾完了。

开启征途 项梁夺得会稽府大权后,迅速搭建起自己的领导班子,拉起一支八千人的队伍。“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项梁命项羽除去殷通,其实是考虑到很多因素的。秦末起义诸侯,几乎没有几位大秦官吏出身的。天下苦秦久矣,不仅仅是怨恨秦始皇一人,整个秦朝官吏都被怨恨着。何况项梁这位根正苗红的楚国贵族,跟着秦朝郡守造反,像话吗?能吸引来人才吗?能在这灭秦乱世占得一亩三分地吗? 总结而言,除开前面说的殷通是秦朝官吏的背景外,项梁命令项羽杀殷通的理由是:项梁不甘居于人下,他想闯出一番天地,而不是给别人做嫁衣。若是跟着殷通起义,军队是听项梁的还是殷通的;听殷通的话,这还怎么恢复项氏荣光,项氏祖先泉下有知会骂死项梁。况且殷通身份太低才干太差,项梁看不上,跟着他没前途啊。

苦心人终不负 项梁是一位乱世枭雄,他暂时放下对秦朝和秦人的仇恨,与殷通虚与委蛇,就是在等秦朝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天下义军云集响应的时候。当时东阳有一支义军,由原是东阳令史的陈婴统领;陈婴本是忠厚长者,不愿惹麻烦上身,待到项梁军渡江西进,陈婴对下面的人说:“项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陈婴领着人,浩浩荡荡地投奔项梁去,同一时间黥布、蒲将军也率军归附,项梁军瞬间膨胀至六七万人,驻扎在徐州下邳。 《史记·高祖本纪》记录:“闻项梁在薛,从骑百馀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项梁对刘邦进行过一笔政治投资。项梁在遇到章邯的精锐秦军之前,连战连胜,其他人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天下第一诸侯也是他,若是不出意外项梁很有可能统一天下当上皇帝。可惜啊,天有不测风云,定陶一战,项梁战死。项梁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被自己扶持起来的傀儡楚王熊心一口一口吃掉。

熊心亲理朝政,将项梁军队合并一起由自己统率,项羽被打压,南方其余几路反秦义军也逐渐被熊心掌握。后来,楚怀王提防着项羽,项羽本想西行入关(怀王与诸将曰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但楚怀王就是不让,必须要项羽北上救赵,而让刘邦西行入关。熊心是农奴翻身做主人,忘记了是项梁把他从一个放牧人变成天下诸侯的,项梁死后吞并项梁势力就算了,还欺负项梁的侄子项羽。项梁泉下有知,怕是会气疯。 而这一切故事的源头,得从项梁决定杀会稽郡守殷通说起。 参考文献:《史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