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天,新中国搞了个大阵仗——全军首次授衔仪式,十位打江山的老将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头衔。

这事儿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连远在香港的国民党老将张发奎都听到了风声。据说,他那天在家翻着报纸,突然对妻子刘静蓉冒出一句:“如果我当年跟了毛泽东,这十大元帅之首,怕是我的了。”

这话听起来有点吹牛,又有点惋惜,但细想想,张发奎这话还真不是随便乱说的。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张发奎,1896年9月2日生在广东韶关始兴县的一个小村子,家里条件一般,算不上啥大户人家。他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光环,就是个普通农村娃。

后来他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又去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算是正式迈进了军旅生涯的大门。1916年,张发奎投身粤军,开始跟着孙中山混,加入了同盟会,从此跟革命绑在了一起。

这家伙打仗挺有天赋。1920年粤桂战争,他单枪匹马闯敌阵,抢了把新式步枪回来,战后直接升了上尉副官。之后东征陈炯明,他又立了不少功,孙中山对他挺器重。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张发奎当上了旅长,算是正式崭露头角。北伐战争一打响,他升得更快,1926年当上了第四军第12师师长,带着部队一路打垮孙传芳和吴佩孚。

尤其是汀泗桥战役,他用夜袭加正面强攻的招数,拿下了这个要地,给北伐军攻武昌铺了路。1927年初,他直接升成了第四军军长,那会儿才30岁出头,已经是北伐战场上的核心人物了。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发奎也没闲着。他当过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了淞沪会战,亲自跑前线鼓舞士气。后来又打过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战功越攒越多,官也越做越大,升到了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后,他当了广州行营主任,对日本残余势力一点不手软,还硬闯法国领事馆揪出日本间谍,挺受当地人好评。

到了1949年,国共内战快结束时,蒋介石让他当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想靠他在广东的影响力翻盘。可张发奎看透了局势,上任没多久就辞职,带着家人跑香港去了,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搞了个授衔仪式,朱德、彭德怀、101这些老革命被封为十大元帅。这事儿对张发奎触动不小,毕竟他当年跟这些人打过交道。

那时候,共产党已经稳坐江山,国民党退守台湾,张发奎在香港过着低调日子,估计是看到报纸上元帅们的名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才对妻子说了那句话。

这话有依据吗?还真有点。1927年南昌起义前,张发奎是第二方面军的总司令,手底下人才济济。贺龙、叶挺、叶剑英、101、陈毅、徐向前这些人,都在他部队里待过。后来,十大元帅里有五位是他当年的部下,还有不少大将也跟他共过事。

那会儿国共还没彻底翻脸,南昌起义爆发时,张发奎手里握着重兵,但他没追击起义军,选择了按兵不动。这决定直接改变了他的路。要是他当时倒向共产党,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建国后混个高位还真不是不可能。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再往前看,张发奎的路子一直挺坎坷。宁汉分裂时,他跟汪精卫反蒋,后来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他也跟蒋介石对着干。抗日战争前,他想北上打日本人,但军费没着落,只能作罢。每次关键时刻,他都站在了跟主流不一样的立场上。

到了1955年,他看着当年的部下成了新中国的顶梁柱,自己却在香港当个“退休老头”,心里肯定有点酸。他那句“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元帅之首”,一半是自嘲,一半是真觉得自己有这个能耐。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张发奎为啥没跟共产党走?这得从他的经历和性格说起。他早年跟孙中山,信奉的是国民党的那一套,对共产主义没啥兴趣。

南昌起义前,他虽然跟贺龙、叶挺这些共产党人共事,但始终觉得自己是国民党的人,没想过跳船。起义爆发后,他没动手打起义军,但也没加入他们,说明他不想彻底撕破脸,可也不愿意冒险改换门庭。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他这人挺轴,做事靠原则,不太会变通。宁汉分裂时,他支持汪精卫,反蒋反得挺彻底,后来还跟李宗仁、白崇禧这些桂系大佬混一起,跟蒋介石对着干。

抗战前,他想北上抗日,但没钱没粮,只能干瞪眼。这种耿直劲儿让他在关键时刻老吃亏。相比之下,共产党那边讲究灵活机动,他可能觉得跟不上节奏,也就不想趟那浑水。

再说,当时国共合作刚破裂,共产党实力还弱,张发奎估计没看出来毛泽东能成大气候。他要是能预见未来,也许真会换条路走。可惜历史没如果,他选了国民党这条船,最后船沉了,他也只能上岸。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网上有人说,张发奎要是真跟了毛泽东,说不定能当元帅之首,那咱拿他跟十大元帅比比,看看他有没有“元帅之首”的料。朱德资历老,彭德怀打仗猛,101脑子活,刘伯承会谋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

张发奎呢?打仗不含糊,指挥也不差,但论革命贡献,他没参与共产党的长征和解放战争,根基比不上这些元帅。政治上,他也没人家玩得转。不过单论军事能力,他在北伐和抗战的表现,跟这些元帅比也不算太逊色。

要是真跟了毛泽东,他可能得跟彭德怀、101这些人掰掰腕子。元帅之首不好说,但挤进前几名,估计问题不大。可惜历史就是这样,选错了路,再牛的本事也只能放一边。

55年,一位国军大佬对妻子说:若跟了毛泽东,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

1949年6月,张发奎辞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带着家人去了香港。从此,他的生活低调得不行,跟政治基本不沾边。香港那会儿是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聚集地,他跟一些老部下偶尔聚聚,聊聊过去的事儿。

1956年,他信了天主教,晚年多了点宗教的慰藉。1958年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夏莲瑛找上门,访谈了他400多次,把他的回忆录整理成《张发奎口述自传》,这书后来成了研究民国军事史的宝贝。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在香港去世,84岁。他临终前交代,把遗体运回广东韶关始兴县,跟妻子刘静蓉合葬。他这一生,从农村走出来,打过北伐、抗过日,最后落叶归根,挺符合他那股实在劲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