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就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胜利者拥有对他们的最终解释权,就好比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杀兄占嫂,气死亲生父亲,他的行径与隋朝昏君杨广有何区别呢?但从最后结果来看,李世民一手创下了贞观之治,令万国向大唐俯首称臣,塞外民族更是称他为“天可汗”,换成他的兄长来做是否能实现呢?这样的答案是未知的,只能说人无完人,李世民既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功绩,也沾上了杀兄的名声。也有人说“历史充满了巧合性”,不经意间为后世埋下了伏笔,就好比今天笔者要说的这个故事。

谈到牛顿你会想到什么?物理教科书上出现的插画,亦或是提出三大定律促使西方科技出现腾飞的巨人。而谈到康熙你又会想到什么?在清史稿中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统治者,亦或是清宫戏中处处留情的多情人呢。他们一个代表着近现代的科技进步,一个代表着封建皇权统治的巅峰期,却让人忽略了他们身处于同一个时代,康熙出生的时候,牛顿已然上学,年龄上仅十一岁之差,那么当牛顿代表西方科技进步提出三大定律的同年,康熙皇帝又在做什么呢?

当时的康熙正值壮年时期,在他看来清朝江山至少还有三百年以上的寿命,所思考的也不是如何发展生产力,而是怎么加深爱新觉罗对这中原大地的控制。终于在一次朝会上,他写下了四个大字“学达性天”,简单来说意思便是书院主张树人要性情天然,要因势利导培养人才,灌输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初看或许这只是对于一个理学书院的表彰,对于朱熹的推崇,但是熟悉宋史的人就会知道,程朱理学的出现本就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统治者,核心思想之一“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民众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本意上是为了天下太平,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理学在宋元明清时期都被扶持为官方思想,死守一教一义的说法,极大的捆绑了读书人的思想。配之以“八股文”进行辅助,直接导致清朝的士子一大半丧失了解放思想的能力,始终抱着中原大国富有四方,除此之外都是番外小邦,不足为虑。

康熙作为统治者这一做法为了巩固江山,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却是极为失败的,他梦想的三百年清朝江山并未实现,反倒是慈溪乱政,八国联军侵华,爱新觉罗子孙从高高在上变成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逃散。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康熙能够接受国外的部分变革与思想,或许甲午中日战争就不会败的那么惨,或许中华大地就不会经历那近百年的黑暗时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