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局势不仅没有降温,反而越来越紧张。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俄乌即将开启总决战。
最新消息显示,俄乌双方正在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地区疯狂增兵,兵力规模巨大。
这场俄乌冲突终于要迎来大结局了么?特朗普和欧洲都有动作,中国具体又是什么态度呢?
苏梅方向压力骤增,乌东局势或将突变
据凤凰卫视7月15日报道,俄乌两军正在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州一线部署大规模兵力,集结的兵力据说已超百万。
这是自2024年初哈尔科夫方向冲突以来,俄乌局部战线最为密集的一次集结。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表示,俄军在前线使用的弹药约 40% 来自朝鲜。
过去三个月乌军情报部队 60% 的人员损失都由朝鲜火炮造成。
就炮弹数量来看,俄罗斯得到了朝鲜的援助,火力上没有什么问题。
特朗普已经批准会给乌克兰前所未有的支持,称爱国者导弹很快会到位。
但是美媒认为特朗普是在吹牛,因为目前美国手里没多少爱国者了。
就武器方面来说,乌克兰也是落入下风。
就兵力来说俄罗斯也没什么问题,据乌克兰的情报评估显示,朝鲜准备增派三万多名军人在俄乌战争中协助俄罗斯,这约为朝鲜此前援俄士兵人数的三倍。
乌克兰方面则在苏梅防线急调机动旅,但逃兵问题目前还没解决好,“十人两逃”的问题在部分部队仍普遍存在。
苏梅这个地方是乌克兰东北部的关键交通枢纽,更是乌军后勤补给线的咽喉。
一旦被俄军突破,乌东补给防线将被切断,甚至可能威胁哈尔科夫和基辅。
俄军战术转型,“铁铲战术”正逐步推进前线
俄军这次调整了打法,不再像之前那样猛冲猛打,而是改用“铁铲战术”。
这种战术强调构筑战壕、推进桥头堡,以工兵为先,步步推进,占据地利再消耗敌军兵力。
虽然有点慢,但是能有效减少伤亡,还能消耗乌军的弹药。
根据卫星图像分析,有报道称俄军日推进3-5公里,但也有其他报道显示俄军日均推进速度为 1-2 公里左右。这方面存在不同说法。
但是俄军确实已在苏梅北部建立多个防御阵地,应该也会很快对乌军形成包围趋势。
乌军在苏梅地区确实面临较大压力,防线存在一定问题。
乌军正试图靠重火力阻击,但战线已出现多点松动。
乌克兰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战场或进入新阶段
7月15日,乌克兰议会投票通过决议,批准了关于乌克兰暂时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该公约于 1999 年正式生效,公约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
乌方称退出的理由是乌俄双方在禁雷方面处于 “不对等” 地位,因为俄罗斯不是《渥太华禁雷公约》的缔约国,这为俄方 “创造优势” 并限制乌方有效自卫能力,在乌俄彻底停战前,乌方将暂时退出该公约。
乌克兰暂停执行《渥太华禁雷公约》后,从理论上讲,其不再受该公约限制,有可能在战场上重启大面积地雷部署,用于阻滞俄军装甲部队和步兵进攻。
有趣的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等东欧国家在三月也表示,由于邻国俄罗斯存在的军事威胁,计划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立陶宛也有类似意向。
所以不排除这些国家未来会向乌克兰提供战术地雷的可能。
一旦多国松动禁雷约束,战场环境将进一步复杂化,对平民安全构成长期威胁。
特朗普“最后通牒”生效,俄方态度冷处理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表示,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不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实施“极为严厉的关税”。
同时美国还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包括 “爱国者” 防空导弹系统的军事援助。
毫无疑问,这是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的“最后通牒”——不仅要针对俄罗斯,还要针对俄方的合作伙伴,并顺势再次开启了援乌节奏。
不过,特朗普也提到,对普京“很失望”,但是双方的关系并未破裂。
言下之意就是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关键就在于俄乌冲突什么时候停止。
俄罗斯对这个“最后通牒”做出了相应的表态。
7月15日,正在中国访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接回应:“美国以前给过24小时期限、100天期限,现在又来个50天,我们早就习惯了。”
俄前总统、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表示,特朗普发出的通牒极具“戏剧性”,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俄罗斯已经“不在乎”了。
路透社援引克宫消息人士称,普京并未被通牒影响,俄军正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前线部署。
说白了,特朗普的威胁完全没用。
外交战线同样紧张,丹麦“封锁”俄驻使馆引发关注
与此同时,外交层面的紧张态势也在加剧。
7月15日,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对外表示,俄驻丹麦大使馆正处于被丹麦当局“封锁”的状态,已无法正常开展外交工作。
巴尔宾还表示,丹麦在博恩霍尔姆岛上长期部署军队的举动已经表明——该国正在建立针对俄罗斯的地区安全架构。
据悉,该岛位于瑞典南部海岸附近,是进出波罗的海的必经之地,有着极高的战略地位。
可见,在针对俄罗斯一事上,丹麦这回是打算“一条路走到底”了。
不过目前,对于巴尔宾的表态,丹麦方面尚未做出任何回应。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丹麦便多次对俄展开施压。
如今,俄方提到大使馆遭到“封锁”,估计是丹麦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对俄方的施压。
欧洲内部态度复杂,但军事部署趋于前沿化
除丹麦外,爱沙尼亚、波兰、立陶宛等国也在增加与乌克兰的防务联系。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7月中旬布鲁塞尔会议中表示,已有30个国家加入“援乌联盟”。
这一联盟除军事援助外,未来不排除向乌克兰提供“军事顾问团”或“志愿作战人员”。
但北约内部在对乌援助等问题上一直存在一定分歧,部分国家积极支持对乌援助,如波兰等东欧国家,部分国家则较为谨慎,考虑到与俄罗斯的关系等因素。
由于普京早已明确表示,“北约直接派兵将触发俄核政策”,多数欧洲国家仍保持克制。
军事推进与外交限制同时进行,说明战争已进入多线并行的新阶段。
中国态度明确:拒绝胁迫,不怕受连累
面对特朗普提出的“制裁购买俄油国家”的威胁,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送了美方一句话:“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林剑指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这句话,既是对美方的直接回应,也是中国在当前局势中的清晰立场表达。
这个态度已经说明一切了,中国仍然会从俄罗斯买油,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也完全不怕被俄方连累,因为这是两个主权大国正常的贸易往来,我们从未军援过任何战争。
能源合作持续推进,中方已提前应对美元体系风险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主要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已基本脱离美元系统。
2024年以来,中国进口石油中约20%来自俄罗斯。
即便面临所谓“二级制裁”,中国也拥有足够的市场调节与政策工具,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从政策到实践,中国已经为“断链风险”做好多重预案。
同时,中国在全球能源采购中持续推进多元化战略,与中东、非洲、拉美等产油国的合作稳步扩大。
目前,苏梅方向的军事集结仍在继续。
“退群”事件暴露出乌克兰对战术反制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战场节奏正在被乌方主动拉高。
北欧封锁俄使馆、新增前线驻军,是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在扩大。
而中国,用一句话回应整个局面:“我们不怕被连累。”
对中俄威胁无用,特朗普还能做什么呢?
此前,多家媒体称,特朗普曾“怂恿”泽连斯基打莫斯科,之后又在面对记者访问时改口否认这种说法。
特朗普真的敢和莫斯科决裂么?
接下来,就看俄乌在苏梅一线的大决战能打成什么样。愿战事早停!愿和平早日到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