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家长你会怎么做?近日,有个新闻让网友们炸了锅:北京一小学生家长张某,得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决定去警告他,不要再欺负自己的孩子,结果,警告起到了震慑作用,孩子的同学不仅表示再也不敢欺负他,还特别害怕,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对方家长直接选择报警,张某被行政拘留10日。

明明是被霸凌者、受害者,最后霸凌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被霸凌者的家长却进了拘留所,结果总是让人有点儿不太舒服。“这在校门口光明正大的问话都被拘留,那如果是在半路上是不是得负刑事责任了?”这是变相的保护霸凌吗?这社会怎么就颠成这个样子了呢?”对于这件事情,网友们一边倒地站在了被霸凌者这边。

校园内被扇耳光,厕所里被殴打,上下学路上被围追堵截,高一军训时在厕所里被逼下跪……近年来,有关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性质也越发恶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遏制校园霸凌,是谁的责任?

笔者认为,防范、遏制校园霸凌,需要家长、学校、教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学校要加强校园霸凌防治,不做和稀泥的和事佬。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应加强预防校园霸凌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控体系,既让学生明白校园霸凌的危害性,也让学生知道遇到霸凌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学校应当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有的学校出于保护未成年人,或者维护学校声誉等目的,将发生在校内的霸凌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霸凌者是轻犯或者初犯,可以进行教育。倘若是累犯或者情节严重的,学校“内部消化”的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反而助长了霸凌者的嚣张气焰和戾气。

提高教师对校园霸凌的效能感,当好学生的“包青天”。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对山东省近200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仅有8.5%的教师认为班级中存在校园欺凌事件。教师的反欺凌态度较为积极,但普遍缺乏应对校园欺凌的效能感。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明确认识到校园霸凌不等同于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而是压制性欺辱、剥削等行为。一旦出现学生受到霸凌,应当立即调查处理,及时制止霸凌事件。如果连教师都不能正确认识到校园霸凌的特点、危害性,怎么能指望学生们有勇气报告老师、对校园霸凌说“不”?

教师应掌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可能存在或者出现的矛盾隐患,早发现,早预防。对于班级中可能成为霸凌对象的学生,例如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条件特殊等学生重点关注,若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被排挤等情形,应及时干预。

家长要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树立正确三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孩子要自尊自爱,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还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变化,例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拒绝交流等。家长应在第一时间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遇到事情能够积极与家长沟通。

家长对于反霸凌通常秉持积极态度,也愿意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但是不能选择不恰当的干预策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孩子。

社会各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防范、遏制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园霸凌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犯错、犯罪成本。司法部门应当公正、公平司法,绝不纵容每一个霸凌者,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安装报警系统在监控范围以外的地方,例如厕所、操场、宿舍等隐蔽区域,提高预警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防范、遏制校园霸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织就一张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只有当每一方都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减少乃至根除校园霸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让未来更加充满希望。(水母网评论员 张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