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虫再次降临:巨大的蜻蜓,翼展超70厘米,地球是否将重返那个巨虫横行的时代?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被称为“巨虫时代”的时期,大约在3亿多年前的二叠纪与石炭纪。在那个时代,巨型昆虫是地球上的主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体长超过70厘米的巨型蜻蜓,它们是已知最大的昆虫种类。虽然与科幻电影中那些巨大的恐龙相比,巨型蜻蜓的体型显得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回到那个时代,被成千上万的巨型蜻蜓追逐,那将是多么令人恐惧的场景。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即使在今天,地球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体型惊人的昆虫。南美和中美地区有一种名为白女巫蛾的昆虫,其翅膀展开后可达到31厘米长。热带地区的一些蛾、蜻蜓或蝴蝶的翼展也能达到20厘米。14年前,在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上,科学家发现了现存体长最长的昆虫——昌式巨型竹节虫,其体长可达到36厘米,伸直腿后甚至能超过半米。

当然,翼展或体长并不是衡量昆虫大小的唯一标准。许多昆虫学家认为,体重才是衡量昆虫大小的关键。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昆虫是南美洲雄性巨型甲虫的幼虫,其体重可达230克左右,与一只喜鹊相当。这种昆虫幼虫生活在腐殖质中,以腐烂的树木为食,直到最终成长为大独角仙。有趣的是,它的幼虫体重比成虫还要重几十克,这是昆虫生命周期差异性的表现。如果只考虑成虫的体重,全球最重的昆虫则是巨型螽斯,这种昆虫生活在新西兰的一些小岛上,最大体重可达72克左右。

影响昆虫体型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温度、行为和氧气浓度等。昆虫的幼虫可能会面临许多天敌的捕食,但如果它们能够度过幼虫期,成虫的体型可能会比捕食者更大,从而减少被捕食的次数,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进化和生长。环境因素也是决定昆虫体型的重要因素。在石炭纪时期,大气中的氧气浓度高达31%,而今天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仅为20%。氧气是昆虫飞行肌肉的“能源”,昆虫通过分叉的呼吸管将氧气输送到每个细胞。随着体型的增大,如果重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呼吸管表面积的增加速度,昆虫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因此进化成了巨型昆虫。

简而言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越高,相同表面积的呼吸管能够供应的氧气就越多,昆虫的体型也就越大。巨型昆虫大多生活在热带地区,因为那里的雨林茂盛,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使得氧气浓度很高,而且高温下氧气更容易扩散,所以巨型昆虫多集中在热带地区。

那么,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的剧烈变化,我们是否还会迎来科幻电影中的“巨虫时代”呢?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在早期的演化过程中,巨型蜻蜓曾是天空中的顶级掠食者。但随着鸟类的出现,巨型蜻蜓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由于体型庞大,巨型蜻蜓难以躲避鸟类的捕食,因此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它们不得不减小体型。科学家们还发现,氧气与昆虫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在增加,但许多昆虫的体型却在减小,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谜题。未来是否还会有巨虫时代,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