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里刻画了一个不幸且常见的家庭。

男主人池大为不通人情世故,整日忙于工作,在家也没有话语权。

妻子脾气暴躁,总是喋喋不休,要么指责丈夫软弱无能,要么训斥孩子不够听话。

儿子受两人的影响,慢慢变得自闭,不愿与人沟通。

父母的嘴,是孩子的路,更是家庭的路。

缺失的父亲、焦躁的母亲,一定会养出一个不敢发声的孩子,创造出一个不幸的家庭。

01

父亲失声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有次遇到一个话痨司机。

司机一听孙云晓是搞儿童教育的,表情很诧异:“老爷们搞什么儿童教育啊?”

孙云晓得知他有一个9岁的女儿,就反问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

司机却不以为然:“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就行了。”

这位父亲,恰恰就是中国多数缺席父亲的形象缩影。

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父亲变得默默无闻,慢慢隐身。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过:人生90%的短板,是来自父爱缺席。

综艺节目《金牌调解》里,有一期来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爸爸平时工作繁忙,只有周末才回家,很少参与到教育儿子的事务上。

儿子的生活起居、教育任务全落在妈妈了一人头上,日子一久,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开始不服管教。

这个时候,妈妈求助爸爸,希望他能拿出父亲的威严来管管儿子。

可爸爸不愿意当坏人,担心被儿子记恨,始终保持沉默,冷眼旁观。

后来儿子最后变得不可理喻,只要妈妈一说他,他就揪头发、哭闹、发疯。

每个不幸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无声的男人。

不管是家庭还是教育,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做好,需要夫妻两个人共同努力才能美满。

父亲是决定孩子性格、奠定孩子人生轨迹的那个人,父教不可缺失也不能替代。

家是一场双人舞,不要变成一个人的独角戏。

心手相应,齐心并力,才是一个家庭最幸福的模样。

02

母亲大声

张爱玲回忆母亲时,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张愤怒的脸。

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张爱玲发现客人没地方坐,就很费力地搬来一张椅子。

听到地板被摩擦得吭吭作响,母亲一下子就恼了。

她当着所有的宾客大喊:“你这是做什么?猪!”

还有一次,张爱玲得了伤寒,浑身疼痛难忍。

母亲却抱怨起来:“你就是个害人精!只会拖累别人,真不该管你。”

这些言语,彻底伤透了张爱玲。

甚至母亲晚年病重,希望女儿能来看望自己时,张爱玲也只是隔空汇了一点钱过去。

教育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气象台母亲”。

意思是说母亲的声音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

当母亲恶语相向、凶狠暴戾时,孩子就充斥了自我厌弃、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

当母亲言辞温暖、和煦安静时,孩子则满载着阳光开心、自信乐观等积极因素。

洪兰教授说: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音量越大,那么这个家庭就越不幸。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

幸福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梁再冰曾谈起自己的母亲林徽因。

他们一家当年为了躲避战乱,一路从北平逃到昆明。

路上历经疾病、饥饿,但是林徽因始终微笑以对,几乎看不到她生气、抱怨的时候。

条件再艰苦,她都能温和以对,唱歌、读诗,尽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她的情绪感染着梁再冰,也温暖了那个战乱中破败流离的家。

梁再冰的童年、青年时代都伴随着战乱,但是母亲的温柔给了她巨大的安慰。

母亲的心量,就是孩子的能量。

一位稳定平和,轻声细语的母亲,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财富。

03

孩子无声

《烟火人家》中有一个叫李衣锦的女孩。

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非常讨人喜欢。

可当她上学之后,一切都变了。

父母担心她学坏,对她严格管控:

她的朋友成绩不好,父母坚决让他们断了联系;

在学生和人发生争执,父母一味指责她以后不要惹事;

考试获奖,父母却怪她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

就这样,李衣锦在父母的紧逼下,性格越来越懦弱:被别人欺负不敢反击,遇到不好的事情,只会自己默默忍受。

放学回家也不再和家人互动,成了一台只会学习的机器。

短期来看,在父母的控制下,李衣锦变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安安静静的乖乖女。

可事实上,父母控制欲强,孩子的心路历程一般是这样的:初始顺从,中途妥协,最后反抗。

当父母把孩子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排斥父母所做的一切事情。

果然,被窒息的爱裹挟的李衣锦最终叛逆了。

她交了妈妈不喜欢的男朋友,去了离妈妈很远的外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想逃离她的母亲。

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

“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如果一个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负,那他一定会被全世界欺负。

父母要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不要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去指责批评甚至辱骂孩子,摆出一副我就是权威的姿态。”

如果父母不愿意去理解孩子的情感,不愿意去理会孩子的诉求。

只会让孩子成长为缺陷型人格,自卑,冷漠,乃至自闭。

好的家庭,没有情感空白。

对孩子的情感回应会像一缕光照亮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到被爱、被理解、被看见。

父母的及时回应,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家是什么?曾看过这样一段话:

“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夕阳里的搀扶。

家是一份责任,一副重担,也是真正让你觉得温暖、自由、放松的地方。”

家中的氛围,需要家人共同维护。

父亲肯陪伴,母亲有柔情,孩子有思想,才能亲密无间,平稳穿越生活的风浪。

点个赞吧 ,把最多的真心,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