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辽中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路径,依托科技实现种养结合,为水稻秧苗请来了动物新邻居,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冷子堡镇人和村的水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把蛋黄大小的螃蟹放到水田里,实现稻蟹种养。据辽中区冷子堡镇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恒介绍,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村两委干部带头试验稻田蟹。稻田里放养的螃蟹可以清除田中的害虫,减少病害的发生,既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目前,一亩地有六七百只小螃蟹,按照一半成活率,到秋天螃蟹可以长到二两左右。“一亩螃蟹能创收300块钱左右,蟹田米每亩地粮食也可以多增收七八百块钱,加起来一亩能多挣1000块钱。明年计划大面积推广,把大家都带动起来。”辽中区冷子堡镇人和村村民陆德林说。

在茨榆坨街道后边外村,村民们将鸭子引入田间。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质量,还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据了解,稻田里的鸭子能有效除去杂草,减少病虫害,同时鸭粪也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有机肥料。在去年200亩基础上,后边外村今年有一千多亩地实现稻鸭种养模式。鸭子品种选择了四点麻鸭和少数狮子头鸭组合,同时,村里也注册了自己的生态米的品牌。据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后边外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鸿臣介绍,“我们的鸭田今年一共是1500亩,每亩地平均有10只鸭子,此外我们今年还有蟹田,是1200亩,另外还新增了小龙虾30亩,预计为村民合作社增收100万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