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政治局会议里的经济“换轨”信号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在涉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时,会议首次明确要求“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但除了城市更新外,会议未提及房地产相关内容。这传递出了怎样的信号呢?
与过往会议不同,本次通稿全文未出现“房地产”这一关键词。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有意省略背后,传递出清晰的政策逻辑。
其一,风险趋稳的阶段性确认。
会议在肯定上半年成效时指出“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间接回应了房地产领域。
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组合拳带动楼市逐步止跌,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同比收窄15.5个百分点。此时不再单独强调,表明房地产风险已从“紧急管控”转入“常态调控”阶段。
其二,摆脱“依赖症”的转型定调。
未提房地产,是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根本逻辑的延续。会议将内需释放聚焦于“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显示增长动能正从传统地产驱动转向消费与新兴产业。
其三,新模式替代旧路径的必然。
“城市更新”实质上承担了房地产新模式的载体功能。城市工作会议已将“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核心任务,其内涵远超传统房地产开发。不提房地产,恰为新模式推进扫除路径依赖的干扰。
大会将城市更新置于“防范化解风险”框架下部署,其战略地位和政策导向不言而喻。
其一,从规模到质量的跃升。
相比此前“大力实施”“加力实施”的表述,“高质量”成为新要求,标志着工作重心从速度转向品质。
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通过用地、金融等政策支撑可持续更新模式。
其二,经济新引擎的定位。
城市更新绝非简单改造,而是“释放巨量刚性需求、激活城市更新市场的强大引擎”。其带动效应覆盖建筑加固、管线升级、适老化改造等领域,直接拉动新型建材、智能安防等产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这将成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的重要抓手。
其三,风险化解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通过城中村改造、存量房盘活消化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严禁新增隐性债务的要求,倒逼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盲目扩张”循环。这与“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形成政策闭环。
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的瓶颈。大会提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后续需配套专项债券、财税优惠等工具,吸引多元化资金进入。
而“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是硬约束,地方政府需在有限财力下精准施策。经济大省被要求“挑大梁”,区域差异化政策或加速落地。
城市更新需服务“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目标。如近期龙湖济南西城天街等项目通过引入40%首店占比品牌,将商业更新与消费场景创新结合,预示产城融合将成为主流路径。
中国城市发展的拐点已清晰显现——当“高质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标签,当房地产的缺席传递转型决心,一场从“增量扩张”到“存量焕新”的深刻变革正在展开。
城市更新不再是修补补的民生工程,而是承载着产业升级、消费提振、风险化解的战略支点。在“十五五”规划的前夜,这一转向将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