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蛮好的人生》初始劲头迅猛,但仍旧抵不过《淮水竹亭》的低开高走。

本以为这会是又一部85花强行留在古偶圈的翻车实例,实际却是难逃真香定律。

虽然不及《蛮好的人生》现实,也不具备《无尽的尽头》的尺度,但依然有其独特的亮点。

高热度代表观众认可度,而特效、演技、剧情全在线的《淮水竹亭》,凭硬实力给S+剧上了一课。

一,双向救赎,动作戏成为情感共振的暗码

一场红绸舞剑的动作戏,足以展现《淮水竹亭》爆火出圈的表层原因。

演员行云流水的动作戏,镜头呈现出来的中式美学,以及质感满分的特效,配合镜头的精准调度,都让《淮水竹亭》展现出S+水准。



干净利落,氛围感十足,堪称视觉享受。

除了一场戏融合特效在内的视觉奇观,《淮水竹亭》甚至还用这场动作戏,展现了男女主角间的情感张力。

东方淮竹(刘诗诗饰演)是神火山庄的大小姐,她借红绸使出铃音阵,完成对王权山庄话事人,一气盟盟主王权弘业(张云龙饰演)的绝杀。



但王权弘业被南宫夜(汤镇业饰演)设计受伤,五感尽失,全然不受铃音阵影响。

当铃音阵对上天然的绝缘体,两人之间的对抗,既有强者与强者pk的势均力敌,又带着一种极致拉扯的暧昧感。

红绸在两人的手中,不仅仅是武器,更像是月老的红线,将他们牵扯到一起。

而命定的感情纠葛,往往最好磕,这也充分说明,《淮水竹亭》吸引观众的内因,是让人得以从动作戏中,解读情感共振的暗码。

不只是主角之间,更在剧集与观众之间。

二,面具下的反叛精神,架空世界里的现实青年宣言

一对好磕的cp,的确是抓住受众群的关键。

但看过《淮水竹亭》不难发现,男女主角只是剧集给观众提供的甜点,真正让人沉醉其中的,是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用剧中人物及故事影射现实,让人看到理想化自我的情感代偿。

想要立住人物,前提是符合观众对自我的想象与期待,而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是双强设定。

一个城府深沉,但并非以此来行恶算计,而是在自己有勇有谋的筹划之下,阻止人与妖争斗,重振一气盟。

典型的外冷内热,看似不善,实则善良的形象。

一个温柔不失坚韧,处处散发着刚柔并济的魅力,实力超群但绝不谋财害命,滥杀无辜,哪怕为好友报仇,也要走程序遵守律法。

不因自己的喜怒,放弃对底线和原则的坚守,是正派到令人心生敬佩的形象。

当这样两个强大又有同样坚持的人默契合作,在保护对方的同时,救赎他人,满足了观众对天作之合型理想伴侣的期待。

而将两人的设定与关系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则是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慕强心理,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平等需求。

除了两位主角之外,剧中塑造的女性角色也各有所长。有人能靠东方神火燃尽一切,也有人掌握精神催眠术,甚至还有人建立起了堪称古代版高德地图的情报网。

女性观众对于事业型女性的期待,放在架空的世界中,同样能够找到对应。

现实中如果有一技之长,便能在所处领域大显身手,对于不同女性角色的塑造,恰恰是落在了关注这一情感诉求点上。

除此之外,剧作还打破了观众对此类题材的刻板印象。

虽然每一个角色都来头不小,他们的父辈荣光,足以助力他们顺畅的行走江湖,但所有人却戴上了面具,拒绝“某某之子”的标签,探索被父辈禁止的圈外之地。

现实中年轻人,有人渴望用能力证明自己,有人迫切的想要撕掉身份枷锁,而《淮水竹亭》中利用面具,对传统权力结构发出的挑战,恰恰是当代职场青年的精神图腾。

三,东方幻想题材承载时代情绪,年轻人的低成本“止痛药”

古偶类型两极分化的口碑,充分证明其受众群体的稳定与独特。

倾向于现实风格的观众,不喜欢虚构世界中的故事,但不可否认,架空世界中的古偶,又为观众提供了做梦的舞台。

东方幻想题材,往往代表着自由,而人只有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才能直面最本真的终极愿望。

民国时期诞生的《蜀山剑侠传》,描绘了一个并不现实的世界,但对于身处动荡的民众来说,却从精神层面上找到了一丝慰藉。

而《淮水竹亭》中,男女主角合力对抗借权力虐杀妖族的南宫夜,做出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反击,传递给观众的,是解气而又放松的正面情绪。



在现实中的无力感,因为这样的情节而心情舒畅,剧集影响现实,在这一刻完成了呼应。

但在理想化之中,《淮水竹亭》又融入了现实的内容,在男女主角惩恶除奸的过程中,他们目睹了有情有义的人与妖不断枉死,但无情无义的人,依然能够苟活于世。

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的现实规律,同样在剧中上演,即便惩恶扬善,也除不尽这世间的恶人,同样难以改变人性的复杂。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坚持推动种族平等,包容多元的文化,从而让世界比过去好一点点。

这恰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以及年轻人面对乱象的真实态度,《淮水竹亭》给出了一种符合邪不压正规律的解法,成为了年轻人低成本的精神止痛药。

而《淮水竹亭》也正是用这样的打法,无误差的瞄准了特定的观众群体,解放了他们的情感。

与此同时,也打破了观众对于古偶剧的刻板印象,不再是人均恋爱脑,为了一人罔顾天下苍生。

这样能够令人共情的剧作,显然不只是赢在了选角和制作,而是靠与时代共鸣的内核,拿捏了观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