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人称“智绝”,“多智如妖”,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绝顶之人,看人眼光极差,和慧眼识英才的刘备相比,差距太大了,看走眼好多人,如杨仪、魏延、马谡、姜维等人。
诸葛亮看走眼的第一个:杨仪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他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嫡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年幼,蜀汉大权落到了丞相诸葛亮身上。诸葛亮自然是重用自己的亲信杨仪等人。杨仪是诸葛亮军中的长史,掌握好多军事机密,为诸葛亮参谋作战计划,传达诸葛亮的军事行动。
然而,杨仪却和魏延有着很深的矛盾,常常因为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杨仪掌握军事大权,以权谋私,想要置魏延于死地,让其断后。魏延不从,后将魏延除掉,除掉了蜀汉当时的第一大将,栋梁之才。
他回到成都后,自恃护送诸葛亮灵柩有功,仅仅被刘禅任命为中护军职位,屈居蒋琬之下,不服不忿,和费祎发牢骚,“当初宁愿投魏”。随后费祎告密,杨仪被罢官被罢官,最后羞愧而死。
诸葛亮看走眼的第二个:魏延
魏延,字文长,是蜀汉除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之外的第一大将,中后期蜀汉军中的顶梁柱。演义中,他从长沙投奔刘备后,一直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为蜀汉的建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魏延刚刚投奔刘备时,诸葛亮就下令想要将其斩杀。演义中原因如下: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斩之以绝祸根。”
诸葛亮根据面相,太武断了,他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就想杀了。虽然魏延在刘备的保护下,没有被杀,却也没受到诸葛亮的信任。尤其是在诸葛亮病逝时,他宁肯将大军交给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长史杨仪,也不交给身经百战的魏延。
如果当时司马懿得知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后,全面反攻,蜀汉大军岌岌可危。魏延本来是大忠臣,用“重门之策”守卫汉中数十年固若金汤,却被诸葛亮诬陷为有反骨,最后还假借杨仪和马岱之手,将其除去。
诸葛亮看走眼的第三个:马谡
马谡,字幼常,是诸葛亮行军打仗的参军。诸葛亮的好多军事计划,都有他的影子在内,如七擒孟获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策。马谡相当于是诸葛亮的弟子,常常聆听诸葛亮的教导,然而,此人“名不副实”,常常夸夸其谈。早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就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可是,诸葛亮早把这句话忘得九霄云外了。在第一次出祁山时,诸葛亮大胆启用自告奋勇的马谡守卫街亭。结果马谡违反军事常识,将街亭丢给张郃,自己逃跑了回来。马谡守卫街亭之时,还立了军令状,此时被诸葛亮追究丢失街亭的责任,身首异处。
诸葛亮看走眼的第四个:姜维
姜维,字伯约,本来是曹魏天水郡部将,后转投诸葛亮门下。姜维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一直聆听诸葛亮的教导,在诸葛亮临终时,继承了诸葛亮的兵法和“连弩”制造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维亦拜受。
然而,姜维在接受诸葛亮的衣钵后,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军事大权,盲目多次伐魏,劳而无功,耗尽了蜀汉有限的国力。尤其是在执行修生养息之策的费祎遇刺后,姜维连年伐魏,发动军事战争。
总结:诸葛亮一生看走眼杨仪、魏延、马谡、姜维这四人。本来是鼠肚鸡肠的小人杨仪,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了他;本来是铁骨铮铮的大将魏延,诸葛亮却诬陷他有反骨;本来是“纸上谈兵”的马谡,诸葛亮却让其把守军事要塞街亭;本来应修生养息的国策,诸葛亮却将衣钵传给穷兵黩武的姜维。诸葛亮一生看错四人,致使蜀汉国力大减,乃至最后被曹魏所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