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合创汽车成为2025年倒下的第一家造车新势力。
1月11日,广汽集团(2238.HK)公告称,作为合创汽车的股东,广汽集团正在按照出资比例提供专项借款2380万元以解决合创汽车员工安置问题,与此同时,旗下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埃安”)将接管合创汽车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作为股东之一的广汽集团,需要提供借款用于支付员工赔偿等。
2024年6月被爆出“欠薪停工”,经过挣扎求生后,合创汽车被股东宣判了结局。最终还是倒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决赛的前夜。
“现在倒下的这些企业,有产业补贴停滞后带来的‘后遗症’影响,根本原因还是本身产品竞争力有限,资本故事讲不下去。2025年,预计还会出现类似情况,汽车行业也会加速整合。”自动驾驶从业人士李杰表示。
合创汽车成为2025年倒下的第一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淘汰赛开始。
造车烧了55亿元
合创汽车作为两大势力相结合的产物,产品设计思路、功能设置、智能与制造的结合、内部经营管理、营销模式都需要磨合与验证。从合创汽车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其未能体现两大品牌各自的优势。
2014年11月,蔚来创始人李斌以创新的定位和独特的战略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并成立了蔚来公司,此后蔚来成为最早达成年销量破万门槛的新势力,李斌成为造车新势力初期第一人,从销量到估值全面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这也为蔚来与传统车企合作打下基础。
合创汽车成立于2017年底,由广汽集团与蔚来合作,成立广汽蔚来(合创汽车前身),规划总投资12.8亿元,广汽集团和蔚来分别持股45%和55%。为激励合创汽车团队,有10%是留给合创汽车核心团队的。因为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双向加持,加上两大股东的名气,所以广汽蔚来成立之初时便备受瞩目。
2018年4月,广汽蔚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这是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一次联合尝试,广汽集团主要负责整车研发和生产,蔚来提供智能网联技术和能源支撑体系。双方承诺,将整合资源让广汽蔚来从“产业、资源、技术、用户”多元维度进行创新,打造合创全新的出行生态圈。
与此同时,蔚来还与长安汽车组建了合资品牌长安蔚来。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两大传统车企与蔚来合作的目的很明确,借助蔚来之手快速布局高端新能源市场。
实际上,彼时,蔚来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至今都没有正实现盈利,还需要靠融资续命。在这样的情况下,蔚来汽车分散精力做合资品牌,被业内人士认为有热度缺“钱景”。
2020年时,广汽蔚来首款车型合创007上市,定位纯电SUV,官方指导价25.98万元,纯电续航500公里,业内人士表示,该车综合竞争力一般,又存在定价过高的问题,当年销量仅千辆左右,首战失利。当时,新能源汽车政策退坡,叠加资本市场情绪短暂低迷,蔚来汽车资金链变得紧绷,无法为广汽蔚来和长安蔚来两大合资品牌提供更多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面对广汽蔚来首次试水失败,当时的长安蔚来又无太多实质性进展,2020年后,蔚来汽车相继退出长安蔚来和广汽蔚来。
2021年广汽集团引入了新股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管”),珠江投资的实控人为地产公司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的大儿子朱一航。2021年初,珠江投管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珠投”)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约19.23亿元,成为最大股东。广汽集团通过子公司广汽埃安增资约4.82亿元。随后广汽蔚来更名为合创汽车。2025年1月的股权结构显示,合创汽车共有五大股东,其中广东珠投持股68.56%,广汽集团直接间接合计持股25%,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大股东。
珠江投管聚焦地产行业,无法给予公司战略资源支持,合创汽车的发展主要依赖广汽集团。然而,广汽集团将高端化押注在“亲儿子”埃安品牌上。合创汽车处境尴尬。2025年1月14日,合创汽车的股东结构显示,合创汽车共有五大股东,其中广东珠投持股68.56%,广汽集团直接间接合计持股25%,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大股东。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朱一航实控的广东珠江投资自2021年以来先后增资了40.32亿元。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包括广汽埃安)增资了13.8亿元。合创汽车的注册资本为55亿元。这55亿元,在业内并不算多。雷军于2024年跨年直播中表示,自小米集团2021年3月官宣造车后,总投入接近300亿元,研发投入已超过130亿元。2024年,交付超过13万辆。汽车之家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上市,截至2024年12月底,合创汽车共销售了43760辆车,其中仅有2022年和2023年的销量过万,分别为19621辆和15980辆,均未突破2万辆规模。
朱一航最后一次增资合创汽车是在2023年2月,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当时增资了22.8亿元。在这之后,合创汽车再无公开的增资或者融资消息。中国汽车网的数据显示,合创汽车销量自2023年4月冲顶每月销售4546辆后,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暴跌,直至2024年爆出“欠薪”时销量更是一落千丈,接近2021年合创汽车大股东广东珠江投资进入之前的状况,即每个月销量不足千辆。
另一边,朱一航是游戏爱好者,即使他不再继续往合创汽车“砸钱”,却仍在加码游戏行业。据中手游公告显示,仅2024年,他便三次增资港股游戏公司中手游(00302.HK),涉及金额超过2亿港元,持股比例达9.97%。
李杰表示,因为汽车有较长的产业链,也是一个高单价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决策链比较长,品牌知名度、创新性、耐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等,都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国内一批造车新势力,有的从传统行业,有的从互联网行业,或者其他行业转过来,掌握了其中的某一两项独特技术,但整体战略表现不足,难以让消费者动心。一窝蜂地上,必然会带来洗牌重整的行业现象。汽车这类商品,不是单纯掌握了比如供应链优势、营销渠道优势,或者关键技术优势等就可以,他需要的是集成创新,需要极强的统筹能力。这一点上,国际的科技巨头,不仅具备有从零到一的创新能力,还具备极强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现在倒下的这些企业,有产业补贴停滞后带来的“后遗症”,但更多的是本身优势有限,资本故事讲不下去。2025年,预计还会出现类似情况,行业也会加速整合。
吴涛也坦言,合创汽车是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相结合的产物,是老牌车企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期望,也是造车新势力力图快速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能力的期待。它的倒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整体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各大势力都在加速跑马圈地,压缩了新品牌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其次,合创汽车作为两大势力相结合的产物,产品设计思路、功能设置、智能与制造的结合、内部经营管理、营销模式都需要磨合与验证。从合创汽车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其未能体现两大品牌各自的优势。可以推测要么是内部管理存在分歧,要么是双方都有所保留,故此没能快速走上发展的道路;最后,随着车市竞争的加剧,两大合资方主体业务均遇到了发展阻力,出于收缩业务战线的原因,优先停止了合作业务。
2025汽车行业淘汰赛开始
造车新势力的强力介入,加速了老牌车企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变,推动了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未来汽车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稳定发展。
坚持了6年多之后,合创汽车最终还是被股东放弃。
合创汽车于2024年11月进行大面积裁员时被曝拖欠员工赔偿金,并引发前员工在社交媒体发帖表示不满。更早之前,2024年6月,有合创汽车的前员工在网上发帖称被拖欠工资。
本次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证实相关消息。公告中提到,2024年1月以来,合创汽车出现严重经营困难,陆续出现拖欠员工工资,无力维持正常售后服务的情况。
广汽集团表示,其将按股比(合计持股25%)提供专项用于支付合创汽车员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的借款约2380万元。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受托承接合创汽车产品售后服务业务,并根据10年售后服务期限测算,由合创汽车股东各方按股比提供不超过1.74亿元借款,专项用于合创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广汽集团提供的合创汽车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其总资产53.0亿元,总负债则为49.2亿元;营收为6.1亿元,亏损则是11.3亿元。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新能源品牌还有51个,其中过半品牌月销量低于3000辆。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车企淘汰赛也在持续加速。
天眼查显示,近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汽车”)被桐乡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约545.52万元。而在2024年12月5日,该公司已被桐乡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911万余元。两次被执行仅相隔一个多月,共计1456.57万元。
而2024年12月6日刚刚上任哪吒汽车CEO一职的方运舟则在近期两次被下达限制消费令。最近一次的限制消费令发布时间为2025年1月10日,申请人为东风延锋汽车座舱系统有限公司,该企业为上市公司东风科技的子公司。
在哪吒汽车2024年下半年传出一系列负面消息后,方运舟代替张勇接任CEO。方运舟上任后发布公司全员信,表示哪吒汽车将实施六大改革举措,立足国内进行全球化扩张。
咸阳鑫盛达汽车总经理吴涛表示,随着整车销售竞争的加剧,整体销量排名靠后,销售服务网络表现不佳的车企都将被收购或退出市场。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造车新势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受到了挤压,这将加速造车新势力的洗牌进程,洗牌之后将产生一个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留存下来的品牌将在各自的定位方向上持续发展。2025年汽车行业将会保持竞争的态势,随着行业发展空间和时间的进一步压缩,新品牌售后服务的劣势将会进一步展现、放大;整车销量将进一步向有规模的企业集中,大批新品牌将加速退出市场。
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表示,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未来会突破到60%-70%,但这个新能源汽车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只有纯电车,还包括其它清洁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各大车企,都基于自己的产品类型在调整产品战略。比如理想沿用增程式发动机做新能源电车,小鹏在飞行汽车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吉利、比亚迪在海外市场渠道布局上已经走的很远了。
“汽车制造行业目前处于行业内部存量竞争阶段,整体上比亚迪一枝独秀,自主品牌稳中有升,合资品牌降幅明显,造车新势力涨跌不一。造车新势力的强力介入,加速了老牌车企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变,推动了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未来汽车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稳定发展。”吴涛表示。
截至发稿,合创汽车并未对此采访回复。
责编:左宗鑫
编辑:孙菱艺(实习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