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十月,大唐宰相房琯上了一道奏章,请求领兵收复长安、洛阳,唐肃宗李亨大喜,将兵权交与房琯,命他统筹战事。 此时,李亨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为了保命,他连自己最宠爱的杨贵妃都舍弃了。然而,没等他安定下来,就传来儿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并尊他为太上皇的消息,可把李隆基气得七窍生烟,但是也无可奈何。 李亨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来得有点不“正”,只要能够收复长安、洛阳,自己这个心狠手辣的父皇也就无话可说了。然而,派谁去收复呢? 安禄山、史思明等反唐之后,唐朝对武将格外提防。大唐名将郭子仪、悍将李光弼、李嗣业都被他晾在一边,至于仆固怀恩等胡人出身的将领,更是坐起了冷板凳。

李享对这些能征善战的名将,从来没有完全信赖过,他生怕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反叛,可要打仗,总得有人带兵吧?房琯平时说起兵法布阵,头头是道,谈起史上的名将、战役,总是滔滔不绝,曾言“我若带兵,将如何如何”,让李亨对他格外崇拜,文武双全,才是大唐良相啊。 李亨异常高兴,下面的武将却异常惊愕。听说房琯要主动出战,尤其是李光弼,他嘴角一抽,忍不住瞟了站在一边的郭子仪,郭子仪却面色不变,表示将全力配合房宰相出兵,给予叛军以致命一击,为收复大唐东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光弼当然知道房宰相打仗的本领有多“厉害”,难道一代名将郭子仪会不清楚?这老家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散朝之后,李光弼悄悄跟在郭子仪后面,瞅着周围没人:老郭啊,那房老头会打仗吗?郭子仪淡然一笑:不要急,不要慌,要相信朝廷…… 当日,唐肃宗封房琯“加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总揽收复长安、洛阳的战事。 唐肃宗留了个心眼,他对房琯说:兵事凶险,宰相要多与郭子仪等商量。房琯一听急了,文采出众、素有才名的他,哪里看得上郭子仪这些大头兵!他拍着胸脯义愤填膺地说:你这是看不起我,不信任我!我熟读兵法、腹有谋略,需要跟那些大老粗商量吗?陛下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随后,房琯组建了自己的“指挥部”,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手,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中丞宋若思等为判官,给事中刘秩为参谋,等等不表。 这些人不是房琯的门生,就是他手下的部属,都是学富五车,熟读诗文的才子,一行人率兵浩浩荡荡向长安杀去。 房琯命李光进、刘贵哲、杨希文率军,分三路相互策应、直逼长安。数日后,大军在咸阳以东,十月二十日抵达便桥,与安禄山之子安守忠率领的叛军狭路相逢。 由于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虚实,遂安营扎寨,静待战机。 当天,唐军大营内,房琯组织召开了作战会议。众人看到叛官兵强马壮,不由暗暗心惊。房琯却淡然一笑:我早有破敌之计!各位老铁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办,破敌指日可待,咱们在长安城置酒庆功! 众人一听,精神一振…… 次日,安守忠亲率大军列阵,只见对面唐军营门大开,数千辆牛车,在健牛的牵引下,扬起一片烟尘猛冲过来。 原来,房琯仿效当年田单的“火牛阵”,他以此大败燕国,几乎将燕灭国。如果以健牛引车冲阵,叛军必然大败。 因此,他命令部属在附近收购耕牛,准备了2000辆“战车”作为中军先锋,唐军则居于两侧,只等敌阵一乱,就势掩杀过去大败叛军。 就在这时,叛军阵内忽然铁鼓齐鸣、惊天动地,那些耕牛哪见过这等阵势、哪听过这样骇人的声响,顿时四散奔逃,将唐军队形冲得大乱。 然后叛军大放烟火,耕牛惧火,不敢前冲,在唐军阵内牛踩马踏、横冲直撞,唐军乱成一团。叛军趁势杀来。 这一战,唐军出动的五万大军,死伤四万有余,唐肃宗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被房琯败得干干净净。杨希文、刘贵哲见势不好,都投降了叛军。

房宰相逃回彭原,羞愧难当。李亨听了房宰相的汇报,额头青筋青暴: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干。老房,我知道你尽力了,你回家休息去吧…… 房琯有个好友叫杜甫,听了这件事之后,写了一首诗:“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唐肃宗原本想露一手给老爹看看,没想到被吊打,看了杜甫的诗之后,再也压不住怒火,让杜甫回家陪老婆孩子去了…… 李亨终于明白,要打仗还得靠郭子仪这样的专业人士。不久,郭子仪重掌兵权,统筹平乱兵事。对于房琯的这场大败,李光弼则痛心疾首地说:老郭,四万人,四万人,就这么没了…… 郭子仪仍旧淡然一笑:要相信朝廷。瞅瞅四周没人,又压低声音说:这安守忠也太不中用了,没把房老头逮住,废柴一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