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大家在《三国演义》里也能看到许多璀璨夺目的将相之才,比如诸葛亮和周瑜。 其中,周瑜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不仅长得帅,年纪轻轻还手握重兵,在赤壁之战中更是大破曹军,闻名天下,成为了江东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 按道理来讲,孙策在临死前应该将孙权托孤给周瑜,要知道当时周瑜可是自己的连襟,二人相继娶了大乔小乔,两家关系可谓是匪浅,但最后托孤的时候孙策并没有考虑周瑜?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与小说不尽相同 据历史记载,孙策当时树敌众多,在曹操攻打袁绍的时候,孙策原本计划偷袭曹操的许郡,可是在外出时遭到了许贡门人的刺杀,由于受伤严重无法医治,孙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在临死之前把身边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在处理完大小事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一直困扰着孙策,那就是孙权的托孤。 这场托孤大戏一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然了,三国演义里的是小说,不足以成为史料依据,演义里是这样说的:孙策当时告诉孙权,朝堂之事问张昭,战场之事问周瑜,孙策把张昭周瑜当做帝国双柱,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助力孙权夺取天下。

但《三国志》里不是这样讲的,三国志里只说孙策在临死前,直接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叫他好好辅助少主,并没有周瑜什么事儿,此外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得听张昭的安排,这有点类似于刘备的白帝城托孤,直接将张昭比作诸葛亮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看不明白了,这周瑜可是吴国大将,在战场上为吴国的江山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而且能力超群,智商不输诸葛亮,和张昭比更是没的说,反正不比张昭差。 更何况周瑜还是孙策的连襟,从少年时期就认识了,二人一同长大,属于莫逆之交,在这种情况下,孙策不考虑周瑜,反而只托孤张昭一人,这实在有点让人无法理解? 孙策的担忧 其实孙策做这样的决定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不在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周瑜那时候领兵在外,一时半会儿赶不到孙策的身边,而孙策此时已病入膏肓,随时有可能死亡,在这种关键时刻,就算他想托孤给周瑜,也等不到周瑜回来了,即便孙策托孤给周瑜,身边人万一篡改“圣旨”,把孙策的话歪曲误解,再给周瑜加个“莫须有”之罪,那孙策的托孤大计就可以宣告失败了。 其次孙策不给周瑜托孤权的原因就是,孙策特别信任周瑜。这下很多人就会问了,既然信任他,为啥不让他托孤? 其实道理很简单,孙策深知周瑜是个忠诚的人,就算不托孤也会好好辅佐孙权的,其道德品质没有任何瑕疵,而且不管孙策怎么安排,周瑜回来之后肯定会理解其用意的,所以根本没必要对周瑜进行托孤。 而且当时孙权年纪太小,江东内部政权复杂多变,士族门阀之间的斗争日益惨烈,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没有军功和威望,无法镇压手下那帮位高权重的大佬,因此孙策必须从大臣中挑选一位智商足以媲美周瑜的人,全心全意辅助孙权,而这个人就是张昭。

事实证明孙策的选择是对的,张昭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孙策的托付,他在孙策死后就宣布遗命,尊崇孙权,亲自扶持孙权上马,把朝廷各方面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使诸位大臣都臣服于孙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孙策力排众议,将托孤大权交付给周瑜,此时的周瑜本就位高权重,一旦成为托孤大臣,那其他人肯定会产生妒忌心理,他们不想让周瑜做大,更不想让周瑜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以鉴于群臣的顾忌,孙策决定还是由忠厚老实的张昭作为托孤大臣最合适。 与此同时,周瑜如果带兵回来奔丧,孙权趁机提高周瑜的权力和地位,同样也会让周瑜拜倒在孙权的统治之下,进一步加深周瑜和孙权的感情,可谓是一石三鸟。

由此可见,孙策临死前的这些安排,都是基于当时吴国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考虑的,在一番深谋远虑的操作之下,不仅让弟弟孙权顺利接过了自己的皇位,还避免了江东内部的一场权力厮杀,不得不说孙策实在是下了一步好棋。 孙权即位时说的话 孙策去世以后,年仅18岁的孙权在即位时说了一句话,也足以印证孙策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时一人掌管整个江东大权,虽然没到弱冠之年,其才华却锋芒毕露,但由于孙权年纪尚小,不足以服众,于是东吴军官团都不怎么听话,这也导致江东吴国军心不稳。

这时候孙权说了一句话,他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意思就是说,我如果没有周瑜的话,那还当什么皇上? 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权就紧急把周瑜从战场上调回来,并且封他为中护军,领兵护主,周瑜带兵回来后,直接用武力威慑了众人,这才让孙权有了威信,而且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 意思是说孙权的其他手下都对孙权有所轻慢,不把他放在眼里,唯独周瑜对孙权特别恭敬,每次见面的时候都行主公礼,由此可见周瑜对孙权是一种怎样的力挺。

同时也给轻视孙权的门阀将领们释放了一个信号——连周瑜都对我毕恭毕敬,你们这些人还敢不服我,别忘了人家可是手握重兵的主儿,一旦我把他叫过来,有你们好果子吃。 由此可见孙权对周瑜是十分信任的,这种信任也体现在军事决策上,有一次曹操给孙权写信,叫他投降曹魏集团,因为当时曹操已经拿下了荆州,即将染指江东地区,孙权此时手足无措,朝中大臣更是主降派居多,在这种关键时刻,周瑜站了出来,他坚持强硬的态度,主张力抗曹操。 于是孙权把军事权交给周瑜,周瑜也不负众望,带领东吴将士联合刘备抗衡曹操的百万大军,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以少胜多,成功烧毁了曹操的多只舰船,打击了曹操一举消灭东吴的野心。

结语 历史证明孙权对周瑜的选择是正确的,周瑜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如果周瑜能多活几年,那么三国形势的发展将大不相同,可能江东吴国一统天下也说不定,只可惜事与愿违,周瑜英年早逝,从此孙权失去了一大支柱,东吴集团也越发不如当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