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一个名叫下庄村的小山村。这个村庄位于重庆市的一个偏远角落,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

然而,你敢相信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们靠着一根麻绳,吊在悬崖峭壁上,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用锤子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天路,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下庄村概况

下庄村坐落于山谷之中,位于峡谷的底部,海拔超过两百米。这里的自然环境极为严苛,四周被险峻的山峰所环绕。唯一的出山之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需攀登超过1300米高的山峰,在近乎垂直的80°峭壁上艰难前行,跨越超过1000米的垂直落差。

由于地形的复杂性以及气候的多变性,这里的交通状况极为恶劣。即便是体格强健的村民,出山一趟也需要耗费整整一天的时间。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足跌入悬崖,面临生命的危险。而每逢雨季降临,山路便会变得泥泞难行,甚至有时会遭遇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中断。

因此,村民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由于与外界的交通极为不便,外来的化肥难以进入,而村里种植的西瓜也无法运出。

他们不得不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农产品运送到市场进行销售,以换取生活必需品。更令人心酸的是,许多村民终其一生都未曾踏出过村庄的边界。

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又窄又危险,三十几年间,不慎坠崖而死的就有二三十人,眼看外面过上了好日子,村里400多口人却越来越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下庄村的村民们决定自己动手,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要想富先修路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就算是修路,对于下庄村来说都是奢望,1000多米高的悬崖没有现成的道路,没有防护措施,没有修路的技术和经验,甚至连开山的炸药都买不起。

但村里人想来想去,也只有修路这一个办法,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村民们并没有退缩,只要修8公里的山路,就能出村,就算一天修一米,花20年时间也能修好,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这一代人修不好,下一代继续修,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总有修好路的一天。

于是就这样,全村每家每户出钱,凑齐了3980块买下第一批物资,村里的年轻人签下生死状,在1997年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放响了第一个开山炮。

没钱没经验,光靠人力在千米悬崖上凿出8公里长的天路要用多少年,住在千米天坑里的村子没路难,修路更难,下庄村的村民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民们在上半年辛勤劳作,积攒资金购买炸药和必需物资。到了下半年,他们则致力于修路和积累资金,路的长度完全取决于他们能从手头抠出多少钱。

由于无法负担专业修路工人的费用,村民们便亲自动手。在农闲时,村民们挥舞着锄头和铁锹,投身于这项充满挑战的修路工程。

修路没经验,就出去边打工边偷学技术,没有专业的防护措施,就用自家搓出来的麻绳绑在悬崖上,再吊上箩筐,坐在筐里施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人力、物力的巨大短缺。

村民们首先利用炸药开山破石,随后村主任身先士卒,系着麻绳清理落石。待到石块被清理干净,确保施工安全后,其他村民便开始加入修路的行列。

面对山上坚硬的石块,他们仅有简陋的工具,却毫不畏惧。他们使用大锤和钢钎,一点一滴地凿出一条山路,用簸箕和箩筐清理碎石和渣土,以坚定的意志,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

有的年轻村民在外打工知道村里要修路后,赶回来帮忙,结果第二天就因为落石跌下悬崖牺牲了。一直带领大家修路的村主任给年轻人黄会元的父亲磕头赔罪,然后小心翼翼的问悲伤的村民们:咱们还修路吗?

没想到老人家黄益坤擦干眼泪说:“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努力一把,执着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村民们听了,也纷纷举起双手赞同,表示再难也要把这条天路修好,就这样,经历了7年时间,天天吊在悬崖上忍受风吹雨淋,数不清凿了多少下,先后有6位村民牺牲,这条8公里的天路终于修好了,这条路虽然不宽,但却是村民们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

从修路到脱贫

下庄村1997年开始凿天路,2004年终于修通,天路开通的那天,村主任借来一辆小汽车,从山外开进了村里,看着亲手修好的路通车了,村民们都流下了眼泪。

修路以前,村里人靠种点玉米、红薯、土豆为生,买不起外面的粮食,村里的西瓜倒是格外的甜,可是,面对千米悬崖,人出去都难,更何况是西瓜了。

修路工程完成后,村里的特产终于得以顺利运出,村民们也因此能够负担得起化肥和种子,开始大胆尝试发展种植业。经过几番试验,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里的土地极为适宜种植脐橙。

起初,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种植着一两亩地的脐橙。随着脐橙销售带来的收益,他们购买了更多的种子和化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有了这条路,村民们不仅可以将农产品顺利地运到市场上出售,孩子们也可以更方便地去上学,这条路不仅改变了下庄村的命运,也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家为了帮助下庄村脱贫,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下庄村的道路进行了改善和扩建。同时,还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村民们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投资下庄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

现在的下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畅通无阻,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村里已经有了1000亩的脐橙种植园,县里出资给天路完成了硬化改造,加装了护栏,村里趁着这条路的便利,又建起了两个产业。

一是外出务工的蓝色产业,二是农文旅的绿色产业,建起民宿、农家乐,开启扎染店,还把村里人修路的故事记录下来,建起了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个三色产业一建立起来,下庄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从20多年前全县最穷的村子,变成了全县第一个脱贫的村子,人均收入从修路前的500块变成了如今的2万多块,翻了足足40倍,在国家的扶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庄村正逐步走向富裕。

可以说重庆下庄村的脱贫之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村民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修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路。现在的下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