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清朝皇帝,康熙皇帝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在清朝十二帝中,康熙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千古一帝式的英明之君。在传统观点中,康熙被视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生先后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抗击北方俄国入侵,功绩辉煌,彪炳千秋。然而,康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功过是非,也不能被简单化和概念化。

毋庸讳言,康熙比之后来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无论是个人眼光、能力才干,都不可同日而语,康熙在很多方面确实要比这些人强得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清朝之所以在后期走向全面衰弱,从世界一流的东方强国变成任人宰割的贫困落后之地,康熙本人要承担很大责任。

康熙曾经做出过一个错误决策,使得清朝的发展开始偏离正轨,逐渐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这个决策,使得清朝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进入不可救药的地步。 康熙作出的这个错误决策,就是“禁海令”。清朝建立初期,东南沿海一带成为反清复明势力活动的重要地区。郑成功等人为代表的反清势力,凭借强大便利的水师优势,盘桓于东南沿海一带,清朝多次出兵却难以彻底剿灭,成为康熙的心腹之患。从明代以来,东南沿海一带也一直是对海外贸易的通商地带,每年都有大量外国船舶往来此地,康熙对这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国人,始终抱有浓重的戒心。

在此前提下,康熙在位期间开始实行严厉的“禁海令”。其实“禁海令”从明朝以来就存在,但明朝皇帝对此并未认真执行,也没有采取什么真刀实枪的强硬措施。但到了康熙帝在位期间,把海禁当成一项事关帝国安危的大事来予以严厉执行,手段之狠辣,令人瞠目结舌。 康熙下旨,把东部沿海数省包括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的沿海居民,全部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一时之间,沿海数省的数十万居民,一夜之间成了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流民,携妻带子,抛家舍业,海禁区内的房屋被毁坏,田地被抛荒,造成了一场浩劫。

给平民百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项决策还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对清朝未来发展极为不利。清朝中期,西方列强先后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的洗礼和哺育,整体科技水平和工农商业发展,都实现了人类史上的一次跨时代的飞跃。

然而,清朝却在此时毫不留情关闭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不由分说切断了同世界的联系。真成了古人所说的,“关起门来做天子”。世界各国的新思潮和新科技、新产品,都被清朝一概视为异端,拒之于国门之外,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不可自拔。 由于清朝的顽固实行海禁,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拒绝与世界进行交流互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世界的弃儿,被摒弃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外。最终此消彼长,仅仅百余年后,清朝就从雄踞东方的强国变成了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科技、军事、工农业发展全面落后于世界强国,成了任人宰割的衰弱不堪的病狮,康熙的错误决策要为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史料:《清史稿》《榕城纪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