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荐影
前段时间开始热播的《棋士》现在依旧热度不减。
故事的剧情很简单。崔业(王宝强饰)从一个天赋异禀却窝囊老实的围棋教师,逐渐沉沦至犯罪的深渊,并与自己的刑警哥哥展开智力对抗。
这场智力博弈背后的成功,除了剧本精妙的铺设,还与当下社会的焦虑和人们对「黑化角色」的深切共鸣密切相关。

▲ 《棋士》海报
01高智商犯罪:谋略与快感的双重满足
《棋士》最引人入胜的一点,是其巧妙地将围棋的深谋远虑与犯罪的智斗相结合,提供了极具“爽感”的高智商叙事。
对崔业的喜爱背后,是一个普遍的期待——
想要变得强大,想要看到那些技能满点、智谋非凡的角色,如何巧妙避开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 王宝强饰演的崔业
崔业的围棋技巧无疑是他黑化的关键。
面对绑架危机时,他迅速回忆起周围环境细节并预判警方的后手乃至后后手,果断提出劫匪需要以弃子为饵的招数;在与对手斗智时,通过观察棋风分析对方性格并设下圈套,都展示了他如同围棋大师般的冷静与高超智力。
这种智慧与反应速度的体现,不仅让观众感到振奋,也让他们在看似无望的犯罪中,找到了某种替代性满足。

▲ 《棋士》海报
02反英雄与反恶人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很多道德判断并不能通过非黑即白的方式来粗暴下定义。《棋士》的角色设定,与西方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反英雄和反恶人形象相似。
反英雄(Anti-hero)是指那些具有英雄气质、做出英雄行为,但同时也有缺陷的角色;而反恶人(Anti-villain)则是那些看似目标高尚,但手段却极端甚至邪恶的角色。
总体而言,反英雄倾向于黑化英雄,而反恶人则是尝试减轻反派之恶。

▲ 《蝙蝠侠归来》剧照
在诸多其他影视作品中,反英雄和反恶人的角色也屡见不鲜,例如《蝙蝠侠归来》中的奥斯瓦尔德·科波特,由于他天生毁容,所以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
而崔业怀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哥哥的嫉妒,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的初衷并非纯粹的邪恶,而是被给孩子治病的生活压力和内心的欲望所推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初衷高尚、行为罪恶的反恶人形象。

▲ 《棋士》剧照
此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黑化的逻辑往往有所不同。东亚文化中,家庭和家族的责任常常成为推动角色黑化的重要因素。
《棋士》中,崔业的犯罪动机紧密地与家庭绑定——为了孩子的治病筹钱,为了维护家族尊严。他的罪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传统东亚社会中的「为家人铤而走险」的伦理困境。这种叙事模式深深植根于东亚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中,也使得崔业的黑化拥有了一种某种程度的悲剧色彩。

与此不同的是,《绝命毒师》中的主角沃特·怀特,其黑化更具个人主义色彩。他的犯罪起因是罹患癌症后对于未来的恐惧,以及为自己证明价值的欲望。
沃特的犯罪行为,更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极端追求,而非为了家庭或他人的利益。正如他最后所说——
“I did it for the money. And I did it for the power. I did it for me(我这么做是为了钱,为了权力,也是为了我自己)”
——本质上是对个人价值和自我证明的一种极端追寻。

▲ 沃特在最后时刻,终于直面自己:他做这些,是因为他喜欢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喜欢成为“海森堡”。
《棋士》的爆火,除了智谋对决外,也触动了观众对普通人在极限压力下心理崩溃与黑化的共鸣。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崔业的堕落,既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反映,也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
而这种对高智商人物的喜爱、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对现代生活压力下的情感宣泄,也构成了该剧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1] 《What is an Anti-Villain - Definition, Types and Examples》(2022.4.10),Studiobinder
[2] 《东西影画/生活流叙事聚焦小人物 棋士以“镜”为棋 谋略为重》(2025.4.13),大公报
[3] 《Breaking Bad | Television Series, Plot, Characters, & Facts》(2025.4.13),Britannica
撰稿:殷晨浠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