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如果仔细算来,会发现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一段时期内并不占据时间的多数,好像历史总是在动乱之中度过,即使处在大一统的统治期内,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总是人心惶惶,说白了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谁都想取而代之,只是这一步登天太难。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削藩”行为也是有过几次,汉景帝的削藩、朱允炆的削藩、康熙的削藩等等,削藩的结果也是各有千秋,有人失败,有人成功,只是在这场权力斗争的范围之中,牺牲了太多的无辜之人。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两次经典的削藩,汉景帝和朱允炆两种不同的削藩结果,分析一下这两人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结果,甚至朱允炆自己还搞了个失踪的下场。

汉武帝登基的初期,汉朝中央与地方郡国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地方的不安定已经使得汉景帝明白必须采取措施,这时他的恩师晁错提出了著名的《削藩策》,使得汉景帝更是加深了采取行动的决心。自然削藩的过程十分不顺,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七国之乱,汉景帝还不得不杀了自己的老师晁错以表一时的妥协,但好在最终的结果汉景帝占了上风,最终平息了叛乱还镇压了地方的势力,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是,同样是削藩的朱允炆可就不这么幸运了,他年少登基,朱元璋也为他清除了一大批功臣,希望他能够稳固统治,但却忘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允炆登基后,身边的臣子齐泰、黄子澄等人就建议他削藩,毕竟地方的势力太大,朱允炆也是采取紧急行动,把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先铲除之后,然后举全国之力对抗燕王朱棣,不成想却败了,让人真的很费解。

汉景帝为何能够平息叛乱,原因有三:第一是,汉景帝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登基时已经有了三十岁,相比较朱允炆来说,经验可是丰富的多,处事自然也会十分平稳,临危不乱,自然也会有更多措施应对危机。第二,汉景帝的身边不乏一些勇猛的武将与谋臣: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姬等人,这些可都是能够让他绝境逢生的人,可谓说他是用人得当,并且还争取了叛乱之一的梁王做他的接应助手,可谓是心思缜密;第三,七国虽然叛乱,各地势力联合在一起必然十分强大,但好在人心不齐,各打各的算盘,最终给了景帝以机会,一举歼灭,平息了这场叛乱。

但是看一下朱允炆面临的情况,就知道他在这场利益纷争中必然失败。朱允炆可以说是从小就是在温室里的花朵,备受朱元璋的照顾,没有什么执政经验,在处理大事上必然搞不过久经沙场的朱棣。同时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大杀能臣武将,说是为自己的后代减少威胁,但是这一下就让朱允炆在登基初期身边根本没有什么用的上的大将。而朱棣经常活跃在边疆地区,可以说每天都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活,身边的大臣和蒙古人打仗,基本上都有了战神的能力,自然不是朱允炆比的过的。并且朱允炆生性软弱,在前期有优势的情况下,还要让部下怎样都要留着朱棣的性命,在生死攸关面前,优柔寡断就是给敌人机会。最终朱棣赢了这场较量,朱允炆身边的人一看这反正是皇家内部的争斗,都是姓朱的人当皇帝,没有必要再去反抗,朱棣也就很快稳定了局势。

削藩本来就是场没有固定结果的行为,必然是地方势力太大的结果,这场战役的决定因素太多,像朱允炆这种涉世未深的小子怎么可能抵得过久经沙场的亲叔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