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阳系中的头号地球“兄弟”,那必然是火星了,它以最相近的环境,很快成了世界科技大国们的头号研究对象。

目前已有三个国家发起了对火星的探测任务,分别是苏联的火星快车,美国的机遇号、好奇号等,以及中国于2021年5月22日成功发射的火星车——祝融号。

只不过中国的祝融号,在完成其设定的90个工作日后,便在火星表面永远陷入了沉眠,反观美国的机遇号,却达成了15年的超长待机寿命,传回了很多珍贵数据!

这一点不免让人细思:难道是美国有什么独特的技术,让他们能拥有这样的超长续航?这样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吗?

中国对于火星探测的热衷,不输美国

目前,人类已经在火星上发现了无机物和液态水的存在,科学家们猜测,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

这一发现为人类未来移民外太空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科学家们力求在火星的探测中能够获得对于宇宙生命起源,以及地球地质的演变历史等方面更具严谨性的信息。

当人类第一次从天文望远镜中观测到火星的时候,可能不曾想过,有一天人类科技真的可以登陆火星,并传回火星上的真实物质信息。在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中,不得不提到一辆火星车,那就是美国于2004年进行火星探测任务所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超长待机的机遇号,勤勤恳恳的在火星上工作了15年,远远的超过了之前所设定的90个火星日的寿命。虽然美国已经于2019年宣布取消与机遇号的通讯,但这十五年期间,机遇号所传回的信息,确实让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美国就此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紧随其后。当中国的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航天实力。

只不过祝融号在火星的工作时间仅仅是3个月,虽然符合预期设定的90个太阳日的工作时长,但是基于美国机遇号超长待机15年的成绩,很多朋友都不免好奇,什么原因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是技术原因还是运气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美火星车工作时长差距悬殊,是技术原因吗?

当中国于2021年首次开启火星探测任务时,火星探测车——祝融号的行动轨迹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5月15日,当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时,火星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印记。

要知道此次天问一号需要经历“环、落、巡”三位一体的任务,这个是在人类火星探测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难度。所以后续祝融号火星探测车会给人类展现怎样的“中国式技术”,吸引了全世界多方的关注。

从火星车出舱到彻底进入休眠期为止,历时工作时长3个月,向地球传回了岩石中含有液态水、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等多项珍贵的科研素材,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不过很多国内的朋友不愿意相信,中国的火星车工作时长与美国的差距竟如此之大。其实我们有应该从环境、配置等多方面来考虑问题。

先看火星车的能量来源,祝融号是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也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能量。

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板来说,核电池确实使用寿命更长、效率更高,但是中国没有和美国机遇号那样选择核电池。

原因很简单,核电池有如上优点,但是在生产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出现放射性核污染的情况,所以为了保守起见,祝融号此次未选用核电池。这也是中国的科研精神,不能为了科技成果而忽视生态发展的问题。

对比中美两次火星探测任务,还存在运气问题。美国机遇号着陆在视野非常广阔的平原地区,可以不停歇的收集和回传数据,节省了不必要的行驶工作。

同时还非常幸运的避开了沙尘暴等火星极端天气,减小了环境对于火星车的损耗。

另外机遇号会在无任务时进入半休眠状态,关闭不需要的功能,有效的延长了火星车的使用寿命。对比看来,祝融号多面对的火星环境,更加恶劣一些。

尽管祝融号工作时长不及机遇号,但是在同等工作时长中,祝融号的行驶路程确是所有火星探测车中最长的,这足以证明中国的火星探测实力。

既是中国实力,也是中国浪漫!

从祝融号火星探测车的名字中,很容易会发现属于中国独有的浪漫。

中国开启航天板块探索以来,巧妙的为这些航天器命名为天宫、嫦娥、鹊桥、祝融等名字,这其中的奥秘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实力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千百年来古人上九天的伟大梦想。

除此之外,此次祝融号的设计中,设计师巧妙的在火星车后轮上留下了两个“中”字,也就是说,在祝融号行驶的过程中,“中”字已经布满了火星的土地上。

祝融号的成功着陆和巡航都对中国空间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类在探索火星的过程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探索生命、探索水源”。此次在祝融号的作业过程中,在着陆点附近区域勘探到了含水矿物质,地球上的科学家通过祝融号传回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期,证明了在火星北部确实存在过海洋。

对于祝融号在火星上发现水活动迹象,直接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火星的认知,这为未来火星探测以及火星能源利用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前期火星的探测中,人们发现,早期的火星可能拥有和地球一样的磁场环境,但是由于太阳风的攻击,导致火星原有磁场被完全破坏,所以现在火星上的环境较为荒凉。

而祝融号通过火星表面磁场的勘测,以及火星气象数据搜集,为人类提供了火星和太阳系之间相互作用及演变关系的宝贵数据。

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经在《天问》中发出这样的疑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从上古时期开始,人类对于太空的向往就未曾停止过,两千年后,现代人用科技手段,成功的将屈原所幻想的“天问”送上了天空,来到了第一站——火星。

这一伟大的创举,成就了祝融号,也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空间事业领域中领先者的地位。相信在未来,中国会继续加深和完善火星探测计划,为全人类外太空探索之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