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等待多久,不同职业的他们作出了相同的选择,无悔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第644、648例都来自宝山罗泾,他们坚守“髓”约,以大爱传递新生。

图说:李源。罗泾镇供图(下同)

退伍不褪色,救人不犹豫

2022年,李源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宣讲活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后,他主动报名、留存样本,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今年4月,小李接到了上海分库的电话,得知已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被询问到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愿意!”因为知晓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既然现在遇到了,那就是难得的缘分。

每一个男孩子都有一个参军的梦想,2019年,小李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回顾这段经历,他说,这是人生当中最珍贵的财富,也激发了他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的精神。退伍不褪色,军魂永存,当面对血液病患者的求助时,小李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热血无畏,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点亮重生的希望。

为更好地完成捐献,他作息规律、调整饮食,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入院后,他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尽管由于注射动员剂,他出现了腰酸背痛等症状,但一想到救人,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月22日,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小李顺利完成捐献,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了远方,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我与那位患者素未谋面,甚至无法知晓他现在的状况,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加油!”简单的祝福,承载着一份炽热的真情。小李用爱筑起坚实的堡垒,为患者撑起了最后的希望,为生命“加油”,愿患者可以早日战胜病魔,拥抱新生。

图说:姚剑

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

姚剑是一名基层民警,工作虽然繁忙,但他一直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无偿献血。2019年,单位组织热血青年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小姚与多位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之前,单位有一位同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通过这件事情,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具体方式和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一个生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如果将来有机会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一定会义不容辞去捐献。”

小姚说,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始终以守护平安、服务人民的使命为荣。今年3月,小姚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早已做好准备的他,这一次坚定而响亮地回答道:“我愿意!”

小姚将自己的捐献决定告诉了家人,并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向他们进行了详细普及,还反复向家人解释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损害。最终,他的坚持打动了家人。因为之前就有腰部损伤的问题,注射动员剂之后,小姚腰痛症状加剧,但他还是一个人默默忍耐坚持。

捐献前,小姚这样说道:“我知道,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可能很多人还存在误解和担忧。我也曾和大家一样,在决定成为志愿者之前,心里有过忐忑和犹豫。但当我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很多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有人担心捐献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经过这么多年的科学验证,在正规的操作流程下,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们的身体是安全的,而且能够很快恢复。也有人觉得捐献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当我们想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生命因为我们的点滴付出而获得重生的希望,这一切就都值得了。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当我们能够给予他人希望和生机,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入住医院、等待采集的过程中,心理上免不了会出现紧张情绪。为缓解紧张,小姚特意买了个玩偶材料包,花了一周时间制作了一个“卡皮巴拉”。8月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小姚顺利完成捐献。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地运行,他一手把玩着“卡皮巴拉”,一边暗下决心要将这个小玩偶送给对方患者,“听说对方是位19岁的孩子,希望这个有着‘情绪稳定’寓意的水豚,可以让对方安心生活,经历过病痛后,可以更快乐地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李源和姚剑的善举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患者的生命之路。他们的故事是爱的篇章中动人的一页,是社会正能量的生动体现,他们的故事必将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伸出援手,共同谱写生命的赞歌,让爱与希望永不止息。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