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比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其他任何外部挑战都更为棘手,这场冲突难以通过简单方案解决。

导致停火与和解谈判如此艰难的主要症结之一,在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战后安全诉求存在尖锐对立。

俄乌停火为何如此艰难

乌克兰寻求获得抵御未来俄罗斯侵略的钢铁般保障。这类保障通常有两种形式:外部承诺——其中最显眼的是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提供的保护;或是采用"钢刺猬"战略,即乌克兰在西方国家协助下建立强大的本土威慑力量。

这两种方案都受到国际关系理论中所谓安全困境的制约。乌克兰作为战争终结框架的一部分而大幅强化防务的措施,将被莫斯科视为威胁因而无法接受。在俄罗斯与西方信任度跌至历史冰点的背景下,仅靠坚称莫斯科的担忧毫无根据无法化解这种认知矛盾,这些关切也不容忽视。

俄罗斯凭借其超强的潜在实力、长期战场优势和升级控制能力,拥有拒绝任何其认为不符合核心安全利益的解决方案的筹码。而乌克兰方面,则无法接受使其在未来易受俄罗斯攻击的解决方案。要破解这一困局,不仅需要外部持续调解,还需要创造性思考,在不引发与俄罗斯升级螺旋的情况下提供何种保障。

解决方案是由西方国家建立武器储备库,这些武器由东道国储存在乌克兰境外,一旦俄罗斯未来再次侵略,可临时移交给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这些武器将包括但不限于"爱国者"防空系统、ATACMS导弹、HIMARS多管火箭系统、"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豹2"和"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以及F-16战斗机,来源包括欧洲国家采购的美制武器及欧洲捐赠的装备。

为激励各国对境外储备库的投资,美国应同意相关支出可部分抵扣北约成员国5%的国防开支目标。

采购方不一定是存放国,例如瑞典可以采购美国为罗马尼亚库存点准备的"海马斯"导弹系统。其他潜在存放国包括波兰、德国、捷克和波罗的海国家。这些武器库将由存放国负责维护,并接受欧盟特别委员会监管。在充分考虑所有相关保障和轮换需求后,乌克兰将始终保有足够数量的受训军人,无需西方直接操作即可使用这些武器。该委员会将承担后勤保障职责,确保库存武器现代化更新与日常维护。

若俄罗斯未来再次入侵,将启动短期磋商机制;若侵略行为持续,库存武器将立即解禁并快速移交乌克兰军队。这些武器将在冲突期间租借给乌克兰,战事结束后归还各存放国。

这些储备将分散储存在欧洲各地,以降低单个东道国的风险。俄罗斯将获得关于这些储备中武器系统类型的总体信息,但不会得到完整清单,同时将建立独立核查机制,确保和平时期不会有任何储存武器流入乌克兰。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莫斯科需承认:对任何异地储备设施发动攻击或经核实的破坏行为,都将使俄罗斯与东道国进入战争状态,并直接触发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

靠近乌克兰的国家和地区将优先成为异地储备点,从而最大限度缩短武器运输途中俄罗斯可能对乌克兰造成破坏的时间窗口。在等待储备武器抵达期间,乌克兰将调整军事部署,重点加强防御工事、地雷阵、无人机群及其他防御手段,以遏制俄军推进。

该模式能为所有相关利益方带来多重益处。

基辅方面长期以来对西方自2022年起以"细水长流"方式缓慢输送援助物资表示不满。异地储备模式能确保大批高杀伤性武器随时可立即一次性交付,且已配备相应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这种模式将使乌克兰能够果断应对俄罗斯未来的进攻,在冲突初期掌握主动权,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再次陷入持久消耗战的可能性——这种战争模式恰恰能发挥俄罗斯的固有优势。

由于这些武器不会部署在乌克兰本土,能够分配到境外储备库的数量将远高于俄罗斯在2022年伊斯坦布尔模式国内威慑协议框架下所能接受的规模。

基辅方面自然会要求获得保证,确保武器储备库不会因东道国国内政治或乌克兰与东道国的双边问题而遭到挟制。开启储备库的决定将受欧盟与乌克兰之间经批准的协议约束。与《布达佩斯备忘录》不同,该协议将具有法律约束力,其执行不取决于各国议会或国家元首的自由裁量。若发现东道国违反协议,将面临欧盟层面的制裁,直至其重新履行协议义务为止。

当前西方国防工业生产速度意味着填满这些库存需要时间,但必须认识到同样的资源限制也适用于乌克兰目前等待从西方伙伴那里获得的武器。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与其在俄罗斯持续加剧的消耗战中继续接收基辅维持战事所需物资的极小部分,不如等待和平时期积累库存——作为美俄西方更大范围和解进程中停火建设的一部分。

向俄罗斯透露储备物资内容的风险很小,因为俄罗斯情报部门已经充分掌握了西方拥有且愿意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情况。每种新型武器系统的提供都会在西方引发长时间的公开辩论,因此在保持突然性方面早已失去先机。另一种"钢铁豪猪"战略同样无法实现真正的战略模糊性,因为俄罗斯拥有足够的情报能力来掌握乌克兰国内的军事建设情况和未来采购计划。

克里姆林宫长期宣称不会接受来自乌克兰领土对俄罗斯的任何威胁。这些储备物资不会增强乌克兰或西方对抗俄罗斯的进攻能力,因为它们不会部署在乌克兰领土上,只有在俄罗斯未来再次侵略乌克兰时才会构成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纯粹是防御性工具。

这一模式本身不足以影响乌克兰战争的终结,若没有重建俄罗斯与西方游戏规则的更广泛框架协议,该模式也难以持续。包括边界划分、不结盟地位与欧盟成员资格、制裁措施以及停火监督在内的诸多其他问题仍需通过谈判解决。

但异地储备方案是向乌克兰提供实质性保障的最佳方式,既不会助长安全困境——这种困境在阻碍实现持久和平的外交努力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