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柑来遇见你》豆瓣涨至9.5分

三代女性,时间跨度70余年,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能在豆瓣拿到9.4的高分,绝不仅仅只是剧情拍的多好,演员阵容有多强大,更多的是对韩国社会矛盾的映射。无数韩国年轻人,通过这部剧,看到了她们自己,看到了他们对韩国社会阶级固化的无力,看到了财阀治下的韩国,又是如何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垄断,轻松掌控韩国年轻人的命运和未来。

三代人托举

从第一集到大结局,三代女性无一例外,都对生活充满着梦想,也都在努力实现梦想,每个人的故事线也都各有不同,但往往又都深陷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如果只靠她们自己,她们大概率无法摆脱成为济州岛海女的命运,然后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而且不是她们想不想的问题,是当时韩国社会的风气,会一步一步强逼着她们作出成为海女的选择,所幸剧中的三代女性,同时还都具备着掀桌子的勇气。

从第一代女性全光礼的临终嘱托,他不希望女儿吴爱纯像她一样,成为丈夫口中下海丢人的海女,一句做牛做马,都不要做济州岛的女人,诠释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改变了女儿吴爱纯的一生。

所以她倾尽所有,努力供女儿读书的同时,也让吴爱纯,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学梦,哪怕当时的济州岛渔村女性,默认女孩不该读书,也不曾改变她的梦想。

然后是第三代女性梁金明,作为吴爱纯的女儿,吴爱纯深知海女这个职业的危险性,因为她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这个职业,29岁就去世了,所以她坚决不能让女儿重复同样的命运,更不可能同意婆婆所提出的让金明去做海女的决定。

所以她掀了桌子,用自己的怒吼,表达对女儿的保护,也是向济州岛渔村那迂腐陈旧的价值观,发起了自己的反击。

梁金明自己,也不负母亲的教育和托举,以一个学霸的姿态,一路成为首尔大学高材生,聪明、独立、自强,而后又出国留学。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经两代人的托举,数十年的付出,到了第三代梁金明,她的命运,确实是改变了,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证明了自己的竞争力和价值的同时,也让梁金明自己,有了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出身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以及因阶级的不同而产生的歧视。

因为梁金明自己,已经通过学习,有了突破阶级壁垒的可能。

但是有什么用呢?也只是有了突破阶级壁垒的可能,仅此而已,正如梁金明的遭遇,学霸又如何,首尔大学高材生又如何,还是免不了恋爱时,男友的母亲瞧不起她的出身,并对她的职业能力百般贬损。

是因为梁金明不够努力吗?并不是,只是因为梁金明那祖孙三代人付出,才能够最终得到的东西,在韩国财阀的眼中,唾手可得。

再比如济州岛女性眼中,那仿若诅咒一般难以摆脱的海女命运,在剧中政府眼中,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比如汉城奥运会期间,因奥运火炬要经过济州岛,一些人认为,美国人可能会在电视中看到海女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济州岛的形象,所以想让那些依靠海洋维持生计的海女,在奥运会期间,停止工作。

一边是仿若诅咒一般的海女命运,因为她们还需要靠海女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但是另一边,却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足以导致成千上万名海女丢掉维持生计的饭碗,同时又对济州岛海女的悲苦命运,视若无睹。

命运与现实

尤其荒诞的是,我前面说的这些内容可不仅仅只是剧情,更是血淋淋的现实。

而且绝不仅仅只是剧中某些情景对现实事件的映射,比如前面说的奥运会期间海女停止工作的案例,对应的其实就是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为提升国际形象而强行关押流浪汉近1.6万名,多人被致死。

再比如剧中,吴爱纯一生所经历的三次选举,9岁时参加班长选举,得票第一却被剥夺资格,映射的其实是李承晚政府的选举舞弊事件,30岁渔业协会竞选,参选者只有男会长一个,映射的其实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无竞选连任。

再比如嚣张跋扈的会长在岛民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开放选举,吴爱纯顺利当选,对应的其实是1987年全斗焕在大规模抗议下被迫同意总统直选,放弃连任,结束威权统治。

甚至可以说,从全光礼到梁金明,看似是祖孙三代对济州岛海女命运的不甘,实则处处都是韩国阶级固化、对立、以及教育资源被垄断的映射。

为了女儿的学业,全光礼穿上家里最体面的衣服,借了亲戚的首饰,然后拿着藏着钱的年糕,去给老师送礼,但还是无法改变吴爱纯因贫穷而被迫辍学。还是为了女儿的学业,吴爱纯为了女儿梁金明的未来,决定以变卖房产的形式筹措资金,供女儿出国留学。

每一个情景,映射的都不仅仅只是某个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多的是韩国教育资源的昂贵。

不过也是,读书改变命运,如果教育资源不贵的话,韩国的社会阶层又如何去固化呢,财阀又如何去维持自己的统治与体面。

结果就是截止2024年5月,韩国薪资中位数约为每月三百五十万韩元,也就是至少有一半的就业人员薪资,要高于350万韩元,这个数据确实已经不算低了。

但是综合韩国教育部2025年的数据,年满5岁及以上的韩国儿童,近80%的儿童,曾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且另外还有近25%的2岁以下儿童,也在课外补习班上课。

这里咱们先不考虑这些小孩能不能听得懂,光是小孩每月的平均学费,就高达33.2万韩元。而且还只是这些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费还会不断的提升。

这还只是普通的小孩,在首尔那些相对较为富裕的地区,专门教授英语的幼儿园也很受家长欢迎,平均每个月的学费就高达150万韩元。是大学平均学费的三倍。

之前2017年,韩国还曾上映过一部跟课外教育相关的纪录片,里面很直观的描述了,韩国相当一部分家庭,每月光是孩子补习班的花费,就要超过一百万韩元,且还是普通老师的价格。

如果是那些明星讲师,每小时200万韩元稀疏平常,500万韩元也不是没有。

这还只是小孩的幼年时期,之后还有中学,中学完了还有大学。然后我们再看韩国的平均薪资,三百五十万韩元,这还是近些年通胀比较厉害,之前2019年,韩国薪资的中位数只有234万韩元。

难怪韩国的教育产业发达,有数据统计,2024年,在学生总人数下降1.5%的情况下,韩国家庭在私立教育的总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29.2万亿韩元,同比上升7.7%。

所以也就有了韩国人生的尽头是补课之类的说法。

反应的正是韩国年轻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竞争,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改变自身或孩子的职业发展,希望能通过更长时间的学习,更高强度的付出来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实则自己在过度竞争的同时,别的家庭也在过度竞争,然后就是人人都在竞争,但竞争的结果,却是人人都在原地踏步,看似获得了一系列光鲜的成就和履历,可实则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在韩国人人如此。

整个韩国社会的资源流向,依然还是那些财阀,因为在多数家庭还在想着如何拿到更好的成绩,如何让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同时,财阀所想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去赢得这场起点不同的竞争,而是如何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优势,将教育资源开发成一种商品。

然后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是在利用教育资源谋利,从而一步步的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更好的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结果就是众多的韩国年轻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以后,突然悲哀的发现,韩国社会还是那个社会,自己的努力看似有了打破阶级壁垒的可能,但实则所面临的,也只会是更为坚固的壁垒。

因为不光是自己在努力,财阀以及财阀的子女,同样也在努力,而且因为存在着先天的资源优势,财阀的努力,甚至要更为有效,反观韩国年轻人自己的努力,除了仅存的那一系列看似光鲜的头衔以外,又还能剩下什么。

甚至于年轻人的努力,本身就是财阀为固化阶级而努力的一部分,这才是韩国年轻人真正的悲哀,就像剧中的济州岛海女,三代人的托举,看似帮助梁金明摆脱了成为海女的诅咒,甚至还触摸到了阶级的边缘。一副再稍微努力一下子就可以打破阶级壁垒的样子。

但现实可不像梁金明想当CEO的口号那么简单,实则壁垒还是那个壁垒,经过多年的变迁,经过财阀多年的经营和垄断,也只会更为坚固,真正能让韩国年轻人突破阶级壁垒的可能,从始至终,也一直都只有一个,也就是财阀治下的韩国,没有财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