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陕西大荔县志疆域图 县境 乾隆年间县境南北宽为八十里,东西长为四十里,并与七州县界相连接; 向东十里至,为朝邑县界;向西三十里至,为蒲城县界;向南五十五里至,为华州界;向北三十五里至,为澄城县界;向东南五十里至,为渭河,即华阴县界;向西南五十里至乔店村,渭南县界;向东北三十里至,为厮(si)罗寨北,朝邑县界;向西北三十里至,为坊舍镇,蒲城县界。 建置

《春秋地图》记载同州即是古同国,而现今大荔这个名称是周朝的旧名称; 周朝时属于几内的地域;周平王末年犬戎从大荔占据洛川而建筑王城; 春秋时属于晋国土地;周贞王八年秦历公消灭大荔的犬戎,攻取他们的王城,修筑堡垒,因为临近晋国,所以取名为临晋,又叫朝邑; 西魏时开始设置朝邑县;周威列王十七年魏文侯攻伐秦国,夺取临晋,因此属于魏国,并在此修筑洛阴;周顕王二十九年魏国向秦国献出河西的土地,恢复原名临晋,隶属于内史; 汉高帝元年楚项王封司马欣为塞王,此地属于塞王的地域,二年更名为河上郡;九年撤销郡恢复为内史;景帝二年设置临晋县,隶属于左内史;太初元年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在长安; 新莽更改临晋为监晋,隶属于列尉大夫; 东汉光武恢复旧称三辅; 后魏建安十八年将併州郡并入左冯翊;并拆分左冯翊西部数县疆域为左内史郡,建立治所在高陵;将东部数县称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州;魏因为汉朝为左冯翊,所改为冯翊郡; 晋武帝更改临晋县为大荔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废弃临晋冯翊郡,设置华州,治地在李润堡,更改临晋为华阴县;景明初年将华州从李润堡迁回冯翊旧治所在地;

西魏废帝三年更改后魏华州为同州;后魏华阴县为武乡县,并在县治所设置武乡郡,即为以前的临晋地域; 隋朝开皇初年废弃郡治;大业初年州废弃,更改武乡为冯翊县,并在同州地域设置冯翊郡; 唐武德元年更改冯翊郡为同州,设立同州道;九年拆分冯翊设置临沮县后废;天宝元年恢复更改为冯翊郡;乾元元年恢复为同州,并管辖八县;上元二年在华州设置镇国军,并管辖同州;兴元初年以同州为奉诚军节度,管辖四个州后又撤销;乾宁二年升同州为匡国军节度; 五代时为同州;后梁更改为忠武军,并管辖原属于京兆的同官,奉先; 后唐恢复更改匡国军的奉先归还京兆;将同官更改为耀州管辖;并将合阳,澄城,韩城归同州管辖; 后周更改定国军管辖大荔县; 宋朝为同州冯翊郡设置定国军,隶属于永兴路,管辖六县,包括大荔县; 金朝时为同州,隶属于京兆路,管辖六县,包括大荔县; 元朝为同州,隶属于安西路,管辖五县,包括大荔县; 明朝为同州,隶属于西安府; 本清朝初年因为明朝旧治,为同州,隶属于西安府,并管辖五县;雍正三年更改为直隶州,管辖四县;四十三年同州更改为同州府,并管辖大荔县。 城池

唐朝时所建为方城,明弘治十五年知州张鼒(zi)在城上建城楼; 嘉靖乙卯年大地震城池垮塌,并造成护城池覆盖;城池周长为九里,有城垛,城墙高为三丈,护城池深为一丈;有城门四座,东南门称为大安门,西南门称为普济门,东北门称为长宁门,西门称为永定门,城门上各建有城楼;万历初年知州以砖修葺城池水道; 康熙甲申年知州增修瓮城,高三丈,周长十丈有余,提额为大安。 乡里

明朝时设置三个乡,管辖三十九个里,后来合并为三十四个里; 分别为县城南为华志乡,管辖德政,永丰,永定,长宁,望仙,望岳,太通,高阳,平良,普宁,通津,太任,马坊,共十三个里; 县城北为大德乡,管辖义井,厮罗,平原,官庄,北党,安邑,晏安,晏村,吕曲,招贤,共十个里; 县城西为美阳乡,管辖通川,羌白,大丰,户军,冯翊,文城,万春,怀仁,黄甫,通贤,仁义,共十一个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