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启程前往苏格兰时,苏格兰媒体揶揄道:一位重刑犯来到了苏格兰。
起初,大家以为他只是去度假,还有人调侃,他又要到自家高尔夫球场挥杆,顺带拉拉生意。
可实际上,他一边度假、一边打球,一边与欧盟的冯德莱恩谈判,
图为特朗普和冯德莱恩
最终搞定欧盟,美欧贸易协定就此达成,工作休闲两不误。
这份协定对美国极为有利:
第一,关税方面,美国将对欧盟征收15%关税,欧盟对美国则为零关税,15比0,美国完胜;
第二,欧盟承诺从美国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及其衍生品;
第三,欧盟还将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
欧盟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美国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消息一出,欧盟内部立刻冰火两重天。
乐观派拍手叫好,认为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确定性。
“数额多也好少也罢,只要定下来,企业知道该怎么办,政府也知道该怎么干,这对企业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坚持认为这是好消息的德国人居多,冯德莱恩就是德国人。
德国人觉得,这下德国汽车出口终于保住了,因为德国对美出口量巨大,奔驰、宝马、奥迪都有大量车型销往美国。
按原先标准,这些车要缴27%关税,如今降到15%,简直大赚,自然开心。
与之相对的是悲观派,他们盯着“0对15”的差距质问:为何不是10%,偏偏是15%?悲观派担心欧盟产业今后如何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
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痛批这份协议“极其屈辱,丢人丢到家”。协议甚至在某些药品上还要额外征收更高关税,法国制药业向来强势,如此一来药品还怎么打进美国市场?
此外,条款还要求美国向欧盟出售更多武器,这让法国更加焦虑:自家武器以后还怎么卖?
于是,各国意见不一,各怀心思。欧盟内部并非简单的“冰火两重天”,而是各自打着算盘。虽然每个成员国单独看来都不弱,可一旦凑在一起,利益诉求各异,力量分散,便极易被各个击破。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去谈判时,反而没有那么强硬。
看似顶着“大品牌”的名头,可对欧盟、对冯德莱恩来说,她觉得“我已经干得不错了”,特朗普原本要30%,我砍掉一半。
可欧盟内部有人坚持,应该谈到10%才算合理,10 比 0,而非 15 比 0。但在特朗普看来,“我都给你让了一半”,这正是特朗普“交易的艺术”:先狮子大开口要 30%,最后落到 15%,也还不错。
看看通过这一轮谈判,如果协定真的落实,特朗普政府能赚多少钱?
先看清关税对特朗普的双重意义:一层是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产品,让制造业回流,这是宏观目标。
另一层是微观算盘,关税收上来就是政府财政收入。
这波与欧盟的协定落地后,特朗普能直接收到 900 亿美元关税。特朗普可是精打细算:关税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他财政上的大问题。
政府要花钱就得先收钱;他一边在国内减税,财政收入减少,一边又债台高筑,每年收入里好大一笔得拿去还利息。
现在关税额外进账一大笔,对他来说,当然是非常爽的一件事。
政府有钱了,有钱就能干很多事,这就是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意义所在。
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对今后各国与美国的谈判具有极强的象征和指标意义。
欧盟体量如此之大,又是美国的亲密伙伴,跨大西洋关系在价值观、体系、盟友层面都极其紧密,如今尚且“屈膝投降”,其他国家一看便知道别再硬顶。
欧盟将成为范例:特朗普今后无论对谁开口“15比0”,许多国家恐怕只能照单全收,连欧盟都顶不住,您还能顶住吗?
换一个角度看,欧盟能够与美国达成协议,也说明跨大西洋关系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脆弱。
不少人总以为欧美各有利益、各有需求,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
只要在关税问题上两家不对付,欧美便会分道扬镳,价值观也不过如此。
然而现实表明,即便特朗普如此折腾,欧美的价值体系虽在贸易层面存在摩擦,整体却依旧牢固。
虽称不上“坚如磐石”,但若想离间欧美,断言他们会为了钱就闹掰,恐怕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