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由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来掌控。

清军还没有入关的时候,过的是亦兵亦农的生活。但是,当他们入关后,为了方便皇帝的统治,其作用越来越体现在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上,所以,他们务农的生活就慢慢减少直到没有,改为了军事职能。 先说八旗的“旗”的由来,这要从清朝入关前说起,清朝前身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是(满族)女真人,本是游猎民族。女真人的社会生活狩猎往往结伴而行,这样就分成了多个集体,总指挥叫牛录额真,这个大集体称为牛录 正白旗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我们知道女真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明代满洲女真人为了方便打猎、征伐而临时设置了一个军事组织,每十人选出一个首领,这个首领被称为“牛录额真”。这十个人的群体被称为“牛录”。随着女真人在建州的发展壮大,牛录的编制也不断扩大,人数多了自然就不好指挥了。于是为了统一指挥作战,各首领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行动引导,因此出现了比牛录更高一级的组织——“固山”,也就是汉语的“旗”。

随着努尔哈赤年龄渐大,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他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当时非常中意多尔衮。 第一次见到八旗的排序,是《满文老档》天命七年四月份,排序为: 1.正黄旗。2.镶黄旗。3.正红旗。4.镶红旗。5.镶蓝旗。6.正蓝旗。7.正白旗。8.镶白旗。 当时,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都是太祖本人;两红旗,旗主皆为礼烈亲王代善,代善在太祖长子褚英被杀后,实际上成为门长,故而他的两个旗排在第二位;镶蓝旗的旗主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太祖的侄子,排在第三位;正蓝旗的莽古尔泰,是太祖的儿子,比镶蓝旗的阿敏小一岁,故而排在第四;正白旗的旗主,是后来的太宗,太宗是太祖的第八子,所以排在哥哥和堂兄的后面;最后镶白旗的旗主是杜度,是褚英的儿子,也是几个旗主的孙子或者侄子,故而排在最后。

后来,太宗通过实力与政治相结合的合纵连横,逐步削夺其他旗主之势力,形成太宗一家独大(非一旗独大,因太宗自将两旗)局面,集权之后,以后的皇位再没有出现八旗旗主推举的情况,太宗一脉世袭了皇位,因此,直到大清亡了,两黄旗也都是由皇帝作为旗主,所以,说正黄、镶黄两旗是世袭的是没问题的。 最早的时候皇太极因为是四大贝勒共同执政,所以并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掌握两黄旗。但后来皇太极将其他三大贝勒先后铲除并由自己一人执政,所以他完全有理由将努尔哈赤的亲军两黄旗调给自己。 到了多尔衮执政时,又将正蓝旗恢复并由自己统领,加上正白旗,多尔衮亲率正蓝、正白两旗。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其所领正白旗改由皇帝亲领,这样皇帝亲领的就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由此开始有“上三旗”即“皇帝三旗”之说。而其余的五旗领主和固山厄真也是不时发生变化。 后来多尔衮突然暴毙,顺治帝除了掌管传统上一直直属于皇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外,还顺便将多尔衮的正白旗归为己有,因为此时的正白旗的确战斗力很强,而且此时的正白旗人心惶惶,才有了顺治帝的这个举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