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天津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陷落。城破后,侵略军肆意烧杀劫掠,给这座古老城市带来了莫大的痛苦。联军在天津的暴行持续了三天,城内尸体横陈,火光不熄。整个城市遭受着无情的摧残。

随着天津城的陷落,八国联军在战后开始了对这座城市的统治。为了维持秩序和卫生,他们强行招募翻译人员,其中水师学堂出身者成为了翻译人员的主力。这些翻译人员因为能够为洋人办事,成为了城内的红人,能够狐假虎威。天津城被划分为八个管理区,由各国联军分别管辖,地方行政完全落入联军之手。这一时期,城内百姓白天不敢在大街上露面,只能在小巷中绕道而行,以免被抓去强制劳役。

八国联军实施了一系列规定,如街道卫生由各住户负责打扫,而洋兵则沿街巡逻,随时挨户踹门,甚至动辄罚款。有趣的是,他们还规定每户人家都要安装一盏门灯,夜晚不亮就罚款一元。这项规定虽然起初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门灯的频繁熄灭,但却在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得以保留,只是改为路灯,并由住户共同分摊费用。法国兵所管理的城西一带更是规定夜间禁止晚睡,商店、住户必须在10点以前熄灯,否则将受到罚款,即便是婚丧嫁娶也不能例外。在侵略者的统治下,人们的起居自由权遭到了残酷的剥夺。

联军中通晓中文的士兵寥寥无几,于是他们不得不招募翻译人员。但这些翻译人员大多只能说几句普通的洋话,却因为洋人办事而得以狐假虎威,一般人不敢得罪他们。各个管理区制定了不同的规章,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困苦。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洋兵的威严,而百姓则只能低头承受这些不公。

在这个时期,联军各国士兵普遍嗜酒。酒后的他们在街头胡闹,尤其是在夜间。行人躲避不及,便遭受踢打,甚至有时还会拔出刺刀乱刺。洋兵们的嗜酒成为了城内居民的噩梦。商店也未能幸免,洋兵们常常在酒后闯入商店,任意索要东西,而商人们却无可奈何。

在这段时期,洋兵对中国的礼仪一无所知,甚至对于古老的作揖都感到忌讳。误以为作揖是义和团作法的仪式,看到有人作揖就会立刻逮捕。尽管人们百般求情,也无济于事。直到后来他们才逐渐搞清楚,这是中国的风俗,但即便如此,作揖也仍然要罚款才能获释。 庚子之乱让天津城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混乱中,有人从富有变得一贫如洗,有人却由贫穷瞬间变得富甲一方。洋兵们在洗劫的过程中,买办阶层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外快。另一方面,乱中行抢的人们,被称为“抢哥儿”,冒着生命危险也获得了巨额财富。这些因抢劫而致富的人大多只是一时之财,短短一两年内便再度沦为穷光蛋。此外,一些投机的商人也在八国联军撤退时大发横财,因为洋兵们对赃物的处理缺乏行情知识,导致商人们获益颇丰。 到了二三十年代,天津人开始以一些爆发户为“六月十八的财主”而称之。这个词汇中蕴含了讥讽之意,是天津人对八国联军侵略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公的深切憎恶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