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时光匆匆而逝,转眼间2025年的7月就快要结束了。7月是盛夏的开始,进入7月份后,我们先后迎来了小暑、大暑节气和最热的三伏天,与热有关的时节都在这个月出现了。古人农谚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字字道尽了在节气轮回中最炙热的季节就是这个时候。


“该热不热,不成年景。”热,是盛夏时节的主旋律,从时间节点上来看,今天才刚刚进入中伏。常言道,“夏有三伏,最热是中伏”,确实,中伏一般在每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到来,此时经过初伏的热量沉淀,加上副热带高压位置不断西伸北抬,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导致我国出现高温晴热的地区也越来越多,一些地区由于持续暴晒少雨还出现了“伏旱”。


好消息是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中伏只有10天,是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从时间上来看,夏天真的快要过去了,再过一周就要立秋了,作为衔接夏秋两季交替的节气,立秋的到来往往意义非凡,它预示着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也预示着一年之中丰收的秋天即将到来。


在古时,老祖宗们还会根据立秋当天到来的具体时辰来预测秋后的气候,年景好不好就看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恰逢闰六月,有三大特点!秋后热不热?一起来看看!


特点一:“晚立秋”


老话说,“清早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晌午立了秋,热死耕田牛”。今年立秋到来的具体时间是在8月7日下午13时51分19秒,属于“晚立秋”。立秋时间晚说明三伏持续的时间长,也可能是三伏天也来的晚,按照古人经验来说,晚立秋的秋后天气可能还会比较热,暑热持续时间久。


特点二:“秋包伏”


老话说,“秋包袱热得哭,伏包袱凉悠悠”。区分秋包伏还是伏包秋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根据末伏与立秋两个时节的先后到来时间来划分的,如果立秋恰好与末伏是同一天到来就是伏包秋,相反,立秋在末伏之前到来则是秋包伏。“秋包伏热的哭”说的是立秋到来后至少还要经历十天的末伏,这也意味着立秋后“秋老虎”来的概率性非常大,高温天气将卷土重来。


特点三:“母秋”


老话说,“公秋爽,母秋凶”。立秋也是分公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立秋当天农历的日子来分,如果是双日子就是母秋,单日子就是公秋。今年立秋的农历时间是闰六月十四,是双日子也就是“母秋”了,这预示着秋后的天气还会继续晴热,“秋老虎”会比较凶猛。


综上来说,今年立秋是“晚立秋”、“秋包伏”、“母秋”,它们都预示着秋后会依旧暑热,气温不会那么快降下来。对于那些长期在户外工作的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农民朋友也要预防天气晴热导致有旱情出现。




来源:花果山的小毛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