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等十七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提出围绕全员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家潜质培养、协同育人统一战线和家国情怀培育四大目标,统筹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
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要求:
小学至初中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 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支持学校开发高质量的科学类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实施监测;
- 通过集团化、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等机制,帮助生态涵养区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上好科学类课程,完善对科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
- 建设一批“STEM”教育示范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
- 鼓励对普通教室进行多功能改造,形成综合实验教学环境。
鼓励高校科技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 面向北京全体中小学生开展数学节、科学节系列活动,组织数学与人工智能、天文与航天等多个主题的特色夏(冬)令营,形成以“两节两营”为支撑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体系;
- 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
- 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科学高中,探索衔接大学的贯通培养机制;
- 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
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 配齐配强科学类课程专职教师,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
- 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 探索科学类课程及教师的多元评价机制;
- 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科普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
开发社会大课堂资源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 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 引导社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
- 合理规划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 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
加强家校社协同
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 探索科学教育监测机制和科学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
- 用好社区资源,开发系列家庭科学实践活动,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
- 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 鼓励各区建设示范性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心。
专家: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科学家潜质是关键
北京市教委新出台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它的亮点和核心是什么?来看记者的采访。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介绍,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二十条”,重点是围绕如何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等,进行政策的统筹设计和优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 王攀:有几个关键的词,比如“人人”,是给每一个有科学兴趣的孩子都提供在真实的场景里建构知识、运用知识、去探索、去实践的机会。再比如“兴趣”,就是鼓励学生们在玩中学、在用中学、在创中学,围绕着如何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家精神上下功夫。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协同”,这一次更加注重部门之间的协同,大家用各自擅长的教育的资源场景共同服务孩子们的科学教育。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高云峰:北京出台二十条措施,从各个不同层面把短板补起来。科学课怎么上,这是最核心的东西。科学强调探究实践,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一些数据,通过分析处理把问题解决,得到结论。让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去处理问题,直接告诉他们结论是不行的。科学课程不是以知识为本位,而是以能力为本位。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近年来积极打造从小学到高中全阶段的科学教育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党委书记 王教凯: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终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要求,并且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越来越高。我们的课程与企业、大学都有衔接。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李兵)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