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传言沸沸扬扬传了几个月,终于一锤定音。

陈晓、双双发文:

“感恩遇见,今后各自安好,未来同为孩子的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当初封神的浪漫头纱吻,落俗地从白月光熬成了白米饭。

离婚原因,没有官宣。

但不是没有蛛丝马迹。

据网友分析,陈晓最近一次和陈妍希同框互动,还是两年前。

陈妍希过生日,一家三口一起切蛋糕。

知情人透露,两人全程零交流,甚至不曾对视,陈晓的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连一句生日祝福都没给。

最后的大合照,乍一看以为是陈妍希开的个人趴,陈晓避嫌似的蹲在一边。

某年一档节目,陈妍希说,陈晓婚前婚后差别很大。

结婚之前过生日,陈晓会偷偷到她的剧组,把房间布置得非常浪漫,铺满玫瑰花瓣,打气球,订超级大的蛋糕给她惊喜。

结婚后,她再没收到过任何的生日礼物。

还有人扒出,陈妍希生完孩子后,陈晓住了三个月的剧组酒店,台媒还曝出陈妍希在论坛发帖求助“丧偶式育儿如何调整心态”。

到后来,更明显。

记者拍到陈晓出席活动,摘掉了婚戒,再没戴上过。

曾经是以夫妻名义捐赠的爱心活动,现在变成了陈晓以个人名义捐赠。

陈妍希身陷舆论,陈晓说“心里特别难受”,但对风暴中心的妻子只是沉默。

还很酷地提了句“一个是对我造成不了什么影响,还有一个是回应要付出精力,没必要,当个玩笑看看就好了”。

一吵架,就搞冷暴力。

他自曝和前女友吵架分手,解决态度是回老家,关机加停机,拢共一个半月。

对陈妍希也一样。

她闺蜜说,只要两人吵架,就会是无休止的冷战。

狗仔也爆料,陈晓对陈妍希提出离婚时没给任何理由,说完就单方面和陈妍希断绝了联系,拉黑她并且更换了手机号。

去年12月陈妍希父亲去世,陈晓不仅没有出席告别式,也没有任何公开悼念的表示。

昔日金童玉女,如今一拍两散,没有出轨闹剧,无关风花雪月,连官宣文案都公式化地像是不愿和对方再有一丝纠缠。

是的没错,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没有人因为出轨离婚了。

02

有两个真实数据。

《事实说》做过一个《中国人出轨态度调查报告》,参与调查中的女性有64%、男性有83%有过出轨的想法。

其中60%的男性和38%的女性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一张麻将桌,可能有两个人有过婚外情,打击面着实广。

但再看另一个调查。

去年离婚登记有262.1万对,但浙江高院晒出当地关于离婚纠纷的一组数据:

因生活琐事要离婚的占34.21%,因分居要离婚的占30%,因家庭暴力要离婚的占8.44%,因感情基础薄弱要离的占8.63%,而因出轨要离婚的只占2.52%。

都说婚姻的底线是不能发生婚外情,连精神出轨都要涛哥说法,可真当背叛发生后,大多数人都成了哑巴。

有个网友发帖,她凌晨一点发现老公出轨,内心意外的平静,有一种靴子落地了的感觉。

她花了三个小时看完丈夫和小三的聊天记录,知道他们恋爱一年多了,每天早安宝宝,晚上臭臭,一天无数的语音,通话两小时,还穿一样的情侣T恤。

可笑的是,这两件一样的情侣T恤还是快递到她家里,她老公再把小三的那件寄走,她看见后还笑话老公买重了。

她老公喝水的杯子和小三也是情侣款,她用过几次,还夸赞好用。

小三拥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不时的微信小红包,他们一起逛街看电影,一起去厦门旅行,还一起买了验孕棒。

然而她在她老公手机里,是一个“烦人的臭婆娘”。

第二天早上,她照常开心地送孩子上学,然后收拾好自己去上班,无数次想哭,无数次忍了回去。

她没和任何人吐露过一句丈夫的不忠。

“我真的怕丢人,在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领导的眼里,我都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老公踏实努力,公婆视我为半个闺女,孩子聪明可爱。
我也觉得我有一个特别幸福的家,我常说自己真的很幸运,还在暗戳戳打算再生一个宝宝,可突然最重要的那个人给了我一记重锤,把我彻底捶醒,原来幸福只是我自己觉得。”

讲到这,她都觉得自己可笑。

明明经济独立,工资是老公的两倍,颜值和身材保持得都好,离婚方案在脑子里过了十几遍都张不开口。

年轻的时候信誓旦旦绝不会委屈自己,人到中年现实狠狠甩了她一巴掌。

“为了孩子。”
“分走我的钱还要成全他们,凭什么?”
“离了再找,谁能保证换个人就会更好?”

一桩痛如剥皮抽筋的事情,在不到48小时内被她轻轻放下了。

再次验证学者潘绥铭的那句话:

中国夫妻只有30%是真心相爱的,剩下的70%根本不爱,但他们坚持不离婚,是因为觉得“稳定性压倒一切”。

03

是什么让离婚的夫妻不顾一切地破坏了那种稳定性?

《幸福的婚姻》里,戈尔曼问:

我们为什么想和一个人结婚?

因为钱吗?因为房吗?因为外貌吗?

不是。

因为细节。

有一位妻子记录自己和丈夫的日常。

  • 老公在开车时突然停车,跑到副驾驶那擦起了那边的车窗,我一脸不明所以,结果丈夫说:

“马上就能看到海了,我擦干净窗户这样你就能欣赏到最完美的景色啦。”

  • 我做饭时总是会忘记开换气扇,老公每次就会问我“换气扇开了吗?”如果开了,他会夸我“棒棒哒”,要是又忘了开,他会说“怪不得呀,我这里都闻到香味了!”来提醒我。

所以说,表达方式真的很重要。

  • 每晚睡觉前和老公说“晚安”的时候,他都会说“晚安”和“明天见”,这样真好。

这些细碎的记录爆红网络。

原因很简单,细节打动人心。

好的婚姻,爱不爱,都藏在细节里。

可打败爱情的,也是细节。

有人因为小龙虾离婚。

她下班买了小龙虾回来做,婆婆看到她的小龙虾就不高兴,说弄这么费事的东西没时间带孩子,老公在旁边帮腔。

做好之后,她去给孩子喂饭。

孩子吃完了她准备吃饭的时候,发现小龙虾一只不剩。

她就那么看着空盘子,然后一句话没说,转身出门。

住进宾馆,拉黑了公婆电话,找了离婚律师,铁了心要离。(@江海)

有人因为一场手术。

结婚十年,孩子九岁,不小心摔成粉碎性骨折,腿需要做手术打钢板固定。

她妈妈到医院陪床,孩子每天到医院写作业一起吃饭,再由她爸爸带回家睡觉。

前夫得知她的消息后第三天晚上才来医院,接孩子回家。

到医院后,孩子作业没写完,他打了个招呼就出去站在病房门口玩手机。

她做完手术整只左脚肿得非常厉害,皮发亮,青紫色,她妈妈心疼得抚摸,试图让女儿缓解些疼痛,还喊她前夫过来看。

她前夫站在病房门口继续按着手机,头也不抬“那有什么,做手术都是这个样子。”

出院后她就离了。(@日月冉冉918)

有人因为一句话。

幼升小还有五天结束,她问室友什么时候报名,他说“睡醒再说”,然后玩手机。

这一刻,悲从中来。

这句话,这个场景她经历了无数遍。

叮嘱他送娃上学不要闯红灯的时候,他说“嗯,明天再说”,然后没有下文。

嘱咐他周末去学校送下材料,他说“嗯,周末再说”。

这个说辞昨天也用了一遍,“嗯,明天我早点下班来弄”,直到现在没有任何行动。

这个感觉就像是《我的阿勒泰》里巴太嫂子说的那句“我让他给我带个搓衣板,说了一年了,他死了,也没有做到。”

看到丈夫研究躺着玩手机,她撕掉了幼升小的报纸。

这段婚姻彻底破裂。(@二勺)

从猩猩进化成人,最大的突破就是沟通行为,可从什么时候起,有些人就开始退化了。

两个人相顾无言,像书里写的那样:

没有谁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开你的,那些难过无助又一次次忍耐的眼泪你都看不见,就像堤坝下逐渐因侵蚀而拓宽的缝隙。

你看见的,只是它崩溃的那个瞬间。

04

双陈恋彻底终结,没人感到奇怪,甚至觉得是“公开了一条众所周知的消息”。

不知道有多人从他们的相处中窥探到了和自己相似的部分。

但婚姻吧,也就那样。

有人因缺乏判断力而选择了婚姻,有人因缺乏忍耐力而放弃了婚姻,有人健忘因而再婚。

不管你怎么选,婚姻和生活就像玻璃杯里的冰块,总是在碰撞。

所有人都是孤独的。

苦乐自渡,冷暖自知,我也给不出答案。

但有句话大家估计会认同,真正推动两个人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使人感到疲惫的,并非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日常,才是最远的跋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