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人,一看标题和封面就知道我说的是大民家了。
这部电视剧在2000年播出的,当时每个卫视几乎都在播出,有一段时间,胖乎乎的大民和大波浪发型的云芳几乎霸占了黄金时间的电视屏幕。
总想写写这部经典电视剧,却总不敢提笔,因为我知道文笔有限,心里的感触特别多,落在纸上,就变成了发言费劲的大民,虽然长着一张贫嘴,一到正经事儿上就不行了。
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电视剧呢?
首先,他太贴近生活了,剧本是原著作者刘恒老师亲自改编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对白,都特别的贴近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以至于在这部剧首播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和朋友还会时不时地用里面的台词互相调侃,像是某种熟人之间的“黑话”。比如,
“大民,给妈拿块儿冰。”
“我的水也开了,我也要灌暖壶。”
“就缝了十八针!”
“你哪庙的?”
“吃不吃烧茄子?”
“赤条条,赤裸裸。”
当然总也躲不开的是关于那“几个亿”的调侃。
我还记得我在广告公司的时候,领导让我给两性健康品牌写文案,有科普方面的内容,我不知道该怎么写,领导突然说,嗨,这还不容易,李木勺那几个亿的事儿就可以写写啊,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有六千万就不错了。
周围年纪小的同事完全不知道领导在说什么,年纪大的同事都在偷着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这是哪段儿了,这不就是张大民带妹夫李木勺去看不孕不育嘛。李木勺在等候就诊时扭扭捏捏的,听邻座病友在讨论吃药丸子的问题。病友坐着侃侃而谈,说您要是有一个亿,就用不着吃药,您要是有六千万,吃一点就管事儿,您要是有一千万,那您这辈子就算歇了......
这个桥段我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忍俊不禁,不仅佩服编剧的幽默感,也佩服演员的表现力,连群众演员都表现得那么棒,代入感极强,丝毫没有表演痕迹。
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经得起推敲和回味。
大民妈为了给老五买茄子走丢的那场戏,大民发脾气埋怨老五张大国,大国是那种假清高,说话咬文嚼字的,他觉得这事儿不应该赖在他身上,于是说道,“谁也别赖,我相信命运。”大民听了立刻反驳,“你不回来,妈命运挺好的,你一回来,妈就不走运了。”
这一段乍一看没什么,后来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深深佩服刘恒老师的文字功力,他那种幽默不是强行咯吱你,而是越品越觉得逗乐儿。
后来我想埋怨别人添乱的时候,也会这么说,你不出现,我命运挺好的,你一出现,我倒开始倒霉了。
除了强大的编剧,这部剧在创作过程中,演员的演绎还有整个创作氛围也是成就经典必不可少的条件。
众所周知,这部剧云集了很多人艺的好演员。剧中饰演大民妈的徐秀林老师还有饰演刘大爷的修宗迪老师都是人艺资深的老戏骨,此外,饰演张大民的梁冠华,饰演张大军的鲍大志,饰演莎莎的岳秀清都是人艺的著名演员。
在几次主创人员的访谈里都提到了当年拍摄时创作氛围特别好,大家的关系超级融洽,是演员们无比怀念的一个剧组。
当时因为都是台词功力深厚的演员,大家在业务上有一种较量的感觉,谁也不想落后,所以都暗地里去背词儿,到现场,大家互相一对词儿,这个戏就有了。
这部戏很多镜头都是一镜到底的,正因为演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所以拍摄得异常顺利。
我们大忘路采访了这部剧16-20集小树的扮演者陈肇群老师,他也证实了这一点,说从他进剧组的第一天起,就被要求按剧中的人物关系称呼其他人,不拍摄的时候也是叫爸爸妈妈奶奶小姑,所以小树一度有些恍惚,觉得这不是拍戏,就是日常生活,小姑去世的时候,小树的哭是真的哭,杀青的时候,他自己都缓不过神儿来。
喜欢的理由三,当时看的时候是傻笑,后来再看是含泪带笑,一部张大民,拍出了二十年后我才看懂的人生真谛。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电视剧结尾时,大民云芳和小树坐在房顶上谈生死。二十集本来就是泪点集中的一集,结尾一家人的对话,算作是对全剧主旨的一个升华。
这段对白我在很多场合都安利过别人,在我看来这是对抗人生虚无主义的最优价值观。
就像我的朋友焦冲说过,“活着是最大的宗教。”
无论怎样,活下去最要紧。很多嘴上要死要活的人并未曾体会过真正的苦难和残酷,没有受过委屈和欺负。而真的被命运狠狠欺负的人,往往是沉默不语的,麻木的,只有他们清楚,唯一对抗命运的方式,就是忍受着,然后活下去。
在最初看张大民的时候,我还是初中生,当时只是觉得大民过得不容易。因为我也住过胡同,虽然不至于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但见过很多蜗居在胡同里的底层老百姓,知道什么是苦中作乐。
长大以后才更加理解张大民之辈的了不起,才明白不是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不上进,不能脱离时代去谈论个体。一般人难以逃开宿命,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逆天改命,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靠努力改变人生轨迹。
只有你有过类似的底层生活,才会知道张大民他们有多努力在经营自己的人生。
我有个中学同学,她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她从小就住在大学校园里,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作为八零后,她从小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家里的姑姑叔叔都在海外,总给她寄我们没见过的巧克力。
她这样的成长经历就不太能共情大民,只是觉得这部剧有意思,像猎奇或者观看经验范围外的人生,她会觉得张大民没出息,窝囊又软弱,不理解李云芳为什么会嫁给张大民。
在我看来,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会造成对这部剧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大冬天夜里跑胡同公共厕所还是旱坑的人和八十年代就用抽水马桶的人对张大民的理解怎么可能一样。
我喜欢到可以全文背诵台词,是因为我身上就有个大民的影子,有点自卑又有点自负,不喜欢这部剧的人,可能就是从来没有过这样市井的生活经历。
特别是现在我也年过35,经历过裁员,经历过找工作的尴尬,被朋友告知我只能当“吉祥三保”:保安 保洁 保姆,这一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张大民。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太阳底下无新事,编剧把生活里这点儿事都参透了。当年去火车站假装上夜班、在百盛商场里吃臭豆腐不敢和老婆孩子说实话的张大民和现在被裁员后逛商场蹭空调的我,又有什么不同。
根据吸引力法则也好,渴望什么全宇宙就来帮你也好,我总能在不经意间遇到相关的主创人员。
当《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演小树的扮演者陈肇群注册了某红薯以后,大数据又第一时间推荐给了我。
作为资深剧迷,我马上私信了“小树”,陈肇群老师特别局气,热情回复了我,并不嫌弃我们庙小,不嫌弃我们播客刚刚起步,很爽快地答应了采访。
于是在大望路的录音室里,我们和“小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谈,发布在了我们小宇宙的播客上。整个录制过程对我来说,特别激动和美好,像是重温了住在胡同里的日子,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邻居。
但是我也知道,张大民的题材是特定人群的专属回忆,对于零零后来说,可能都没听过这部剧,但不管怎样,我自己先从中得到了幸福。
录这期播客对于我,就像大民妈吃冰,云芳吃鸡腿,小树吃奶一样幸福。
今年是拍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第二十六年,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首播时父母年轻,自己年少的那段日子,我想回到对未来还充满期待的那段时光。
如果你也有一样的怀念,对这部剧抱有美好的情感,欢迎听听我们这期对小树的采访,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张大民的回忆,分享让你觉得难忘的片段。
希望二十年后,还有人继续热爱这部剧,喜欢张大民一家的故事。
“无论多难,一定活下去看看。”
收听小树和我们的聊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