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通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应声而震,澳大利亚总理急忙出面回应,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则简短通知,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投下重磅炸弹:即日起,国内所有钢厂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旗下以美元计价的海运铁矿石,已装船的货轮暂缓接卸,仅保留人民币结算的现货铁矿石交易。

消息一出,必和必拓股价当日盘中暴跌。 这场围绕“黑色黄金”的博弈,绝非简单的贸易纠纷,而是中国从资源贸易“被动买单者”转向“规则制定者”的关键一步。

媒体人:中国争夺铁矿石定价权

买方觉醒

过去几十年,铁矿石市场一直由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主导。买家只能按照他们的规则交易,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消化了大量的铁矿石,却长期在采购上受制于人。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这一举动耐人寻味。它将国内几十家钢厂的采购需求集中起来,统一谈判,改变了以往“分散采购、各自为战”的局面。

这一转变的效果逐渐放大。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比例下降了12%。中国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比例大幅提升。

中国需求的市场分量

中国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影响力,源于其巨大的需求规模。

据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了全球约75%的海运铁矿石。202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约12亿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约7亿吨,占比约63%。

2024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预计将达7.43亿吨,金额高达5649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容量,使中国在与矿业巨头的谈判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筹码。

价格差距与货币选择

此次中国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的直接原因,是双方的价格分歧难以弥合。

据披露,必和必拓坚持沿用年度长协价,要求将2025年报价较2024年上涨15%至109.5美元/吨。而当前现货价约80美元/吨,两种不同定价机制下的价格相差约30美元。

若按必和必拓的报价,中国每年进口约7.4亿吨澳大利亚铁矿石,每吨多出30美元,一年就要多支付200亿美元以上。

更深层次的冲突在于结算货币。中国此次明确要求——要么接受人民币结算,要么就失去中国市场。

中国多元化供应网络成型

中国敢于在铁矿石贸易中采取强硬立场,底气来自于已经成型的多元化供应网络。

在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全速推进,储量超50亿吨,计划在2025到2026年间出矿。这座“全球铁王”预计2025年底投产,初期年产量可达6000万吨,未来产能可突破1.5亿吨。

巴西对华供应量占比已达28%,并积极与中国合作,扩大铁矿石运输专线。

俄罗斯铁矿石也大量涌入中国,2025年前四个月对华出口量显著增长。

同时,国内废钢循环利用日益成熟。2025年中国电炉炼钢占比预计提升至25%,废钢利用率突破3亿吨,减少原生矿石需求约4亿吨/年。

人民币结算的崛起

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不仅是一次商业决策,更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直接挑战。

人民币结算并不等于强迫别人只拿人民币,更像是将交割、清算和对冲放到中国市场。大连的铁矿石期货本来就是人民币计价,上海的原油期货自2018年起就开通了人民币通道。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速。2020年,中国宝武与全球三大矿山相继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

2024年,河钢集团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采购铁矿石306万吨,金额超24亿元,同比增长25%。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金属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升至9.2%,比2020年的2.1%大幅增加。

贸易秩序重构的开始

这场围绕铁矿石的博弈,影响远不止于中澳两国。

巴西淡水河谷已接受人民币结算,对华供应量占比大幅提升。

俄罗斯对华铁矿石出口中有45%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在过去两年内大幅上升。

东南亚的一些钢铁厂也开始询问如何使用人民币。甚至有人担心铜、铝等大宗商品是否会跟随铁矿石的步伐进行结算方式的改变。

全球资源版图正在悄然改写。澳大利亚若固执己见,只会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巴西、几内亚这些愿意合作的朋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