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泰国新任总理的父亲,还有这么段过去
3289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泥泞的乡村路,常藏着时代的细碎故事,也承载着最朴素的情感。翻开封存着90年代广东新会的旧照片,画面里坑洼的土路仍似能透出雨后的潮湿,隐约映出村民深一脚浅一脚出行的模样——那时的乡村交通,是许多人日常的无奈。
据新会当地村民回忆及地方文史资料记载,彼时,归国寻根的陈景镇途经这条泥泞路,临时做了一个决定:拿出十万元用于修路。参考1990年代广东城镇住房均价,这笔钱约相当于当时一套普通两居室的价值,绝非轻描淡写的“闲钱”。当推土机铲平泥洼、水泥路面渐渐铺就时,有乡民在雨天试着踩过新路,鞋上竟少见泥点,眼眶湿了大半——这条路不仅通了脚下,更暖了心里。
有人说“举手之劳”易,难的是让善意被记挂数十年。陈景镇的这笔捐款,不是一时冲动的“顺水人情”,而是真真切切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每逢节庆,乡亲们聊起当年修路的事,言语间仍满是暖意;如今在新会乡间打听“当年捐款修路的华侨陈景镇”,老人们大多能清晰回忆起路面通车时的场景,这份记忆成了乡土间的一段温情注脚。
镜头转向当下的泰国政坛,陈景镇的儿子阿努廷如今担任泰国总理。在涉及中泰关系的公开表述中,他常提及“中泰一家亲”,言语间不乏对两国民间联结的关注。近年来,中泰铁路合作稳步推进、产业园区落地建设等项目里,相关政策合作多聚焦于实际建设推进,少了空泛的表态,多了落地的行动。若回望这对父子的轨迹会发现:父亲在故乡修了一条“脚下的路”,儿子在双边交流中铺了一条“合作的路”,两条路虽场景不同,却都带着“联结”的内核——前者让村民走出泥泞,后者让中泰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更显热络。
如今,新会乡村那条水泥路边,刻着陈景镇名字的石碑,渐渐成了当地人与泰国交流的“隐性纽带”。据新会部分赴泰务工人员口述(相关个案未获官方集中统计),若在当地华人老板面前提及“来自陈景镇修路的村庄”,有时能获得更多关注,偶有薪资或工作安排上的额外关照,这种信任比简历上的文字更显直接。这类因善举衍生的民间信任,虽未形成规模化现象,却像一颗种子,在基层交流中慢慢发芽——没有复杂的规则,只有“记得这份好”的朴素逻辑。
回头看,陈景镇当年捐款修路时,或许只是出于寻根时的共情与怀旧,未必想到数十年后,这份善意会延伸出如此多的联结。那条不算宽的水泥路,一端连着乡村的出行自由,一端连着跨国民间的温情,甚至间接为中泰双边交流添了一份非官方的“粘合剂”——它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是用“修路”“记挂”“关照”这些细碎的事,让抽象的“友好”变得具体可感。
外交或许始于正式协议,但温度往往藏在这些家长里短的联结中。陈景镇父子的故事,不是“撬动大国关系”的传奇,而是一份证明:善意不分大小,只要扎根人心,就能从乡村小路延伸到更遥远的地方,让不同国度的人,因一段往事、一条路,多一份信任与亲近。这份因善举而起的联结未来如何延续,仍需时间见证,但此刻我们能看到的是:一条路修好了,一段情记住了,这份朴素的善意,正以最安静的方式,慢慢生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