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在海里畅游,妈妈在陆地上奔跑,我才能在天空中飞翔。”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堪称最近的催泪神器,和此前更多着墨于爱情内容不同,这部作品以1950-2000年代的韩国济州岛为背景,书写了一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女性史诗。

外婆光礼是济州岛的海女,丧夫后她用自己的生命托举女儿爱纯逃离“海女命运”。爱纯则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挣扎求生,在与宽植结婚后同样面临现实的打击,婆家的刁难和经济的困顿、以及致命的青年丧子。

但面对这些,爱纯依然坚强走过,并力争为女儿金明争取平等接受教育和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机会,推动金明打破歧视枷锁,成为新时代独立女性,最终完成三代人的托举与救赎。

在剧中三代女性的命运交织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在面对不公、苦难时的坚韧、抗争与爱,也看到了苦涩人生中那一点点人性的光亮。女性托举的力量究竟有多庞大?她们的身躯中蕴藏着怎样绵长的爱与希望?在本期的特别策划中,或许你能够看到新的女性力量。

PART1 连接痛与爱

她是靠泡菜活下来的战争逃难者,周旋有度的酒吧女招待,心怀美国梦的第一代移民,从容有致的“社区政治家”,工作、养育两不误的妈妈,涉足荒野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

她也是自闭家中的幻听囚徒,镇上敏感的“疯子”,不再与陌生人说话,不再接电话,不再出门,不再做饭,不再进食,不再活动,不再生活。

她载沉载浮的一生,始于殖民统治和战乱,终于精神分裂症和几近无家可归的状态。曾经坚韧、明媚的女人,何以衰零至此?写下这个故事,就是希望能理解:是什么“杀”死了她。

在《她是幸存者》一书中,作者开始走近妈妈伤痕累累的复杂心灵。本书将移民家庭中更为复杂的母女关系,两代亚裔女性的创痛与相遇描写的淋漓尽致。

她,一位“典型的”东亚母亲:异国小镇艰难立足,含辛养育子女,将一生的爱与乡愁,尽数灌注在食物中; 战乱中被迫失去的“纯真”和受教育权利,此生未达之理想,延续为对女儿的深情期盼与托举——“用你的头脑工作,而不是用你的身体!”

作者,一位小镇亚裔移民二代: 从被霸凌歧视,到求学布朗、哈佛,继而成为社会学学者,成长之路皆是对母亲的艰难回应;从被代际创伤困扰、被家庭耻辱桎梏,到直面伤痛,书写禁忌,在勇敢质询中,寻回生命的自主性与尊严。

本书是两位女性跨越历史伤痛的联结与再生,在母亲去世近二十年之后,作者在书中将母亲写活,使其留下的遗产活在了书页上;同时,她也追溯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一部精妙的纪念之书,也是一部有力的再生之书。

荐书:《她是幸存者》

作者: [美]格蕾丝·赵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原作名: Tastes Like War: A Memoir
译者: 陈磊

PART2以她之力托举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我国竟然存在着如此庞大的孤独症群体,他们就在你我的周围。据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现在孤独症孩子的出生概率已经达到近1/100。在普通学校,一个年级段里面起码有一两位不同障碍的特殊儿童。

但是,目前国内孤独症相关书籍多为专业科普与实用指南类,近年尤为缺乏展示孤独症人士家人的视角。

《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一书则由此入手,为人们呈现了最真实的星星的世界。作者朱矛矛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经历了一次自然流产和三次人工流产后,冒着“疯血”基因的风险,毅然决定成为一位母亲;她花了一年时间接受女儿被确诊为孤独症的残酷现实;她勇闯孤独症公益组织,出入孤独症康复机构;她作为陪读妈妈和女儿一同入学普通小学一年级,亲身参与陪伴了全班四十五个孩子的成长,耳闻目睹了许多趣事,窥探了小孩的世界,她成为了普校与特校“融合教育”的观察者。

这是一次值得记录的双相救赎,一首写不完的爱的告白,如同作者所言“感谢你成为我的女儿,养育孤独症的你是我做过最有价值的工作。你的孤独症成了我的双相情感障碍的解药。”

这本书不是顾影自怜,而是真实的社会样本;这本书不是苦难叙事,如果非要说是,那么请正视这数量巨大的苦难吧。被看见,是点亮希望的第一步。

荐书:《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

作者:朱矛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PART3不甘于成为“造物”

我知道,我是匹马,妈妈,我在内心深处是匹马。我不想贤惠!我不想给别人端茶!我这辈子只想当一匹马!他们都说女孩子做不到他们做的事。这是骗人的,他们做的所有事,我都做得到。我也完全不想进入婚姻市场,我只想去艺术学院。

为什么你一定要这么与众不同? 我就是与众不同。 为了他人的意见而活简直就是种病。原来我寻找的东西是存在的。我父亲不愿让我成长,但我没有让他得逞。

如果是个假期,你要做什么? 要画一个女巨人。

《我不是你的造物》是墨西哥著名作家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以著名超现实主义作家、艺术家莉奥诺拉•卡林顿为原型创作的传记小说。

莉奥诺拉•卡林顿是谁? 文学上,她的作品受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卡洛斯•富恩特斯、阿莉•史密斯、安吉拉•卡特等作家赞誉,以“无法无天的语言风格和荒谬反常的内核给人强烈冲击”。 绘画上,她曾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圈宠儿,与弗里达•卡罗、雷梅迪奥斯•瓦罗并称“墨西哥三大绘画女王”。她“对超现实主义进行了女性主义改造”(《纽约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幻想王国。

她是对资产阶级成规说不的贵族:相比于淑女,她更想成为一只鬣狗,在国王面前哼哼叫、流口水、改变性别、笑出声来。 她也是对“缪斯”身份嗤之以鼻的画坛新秀:“我那会儿没有时间做任何人的缪斯。我一直在与我的家庭对抗,在学着成为一名艺术家。”

作者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与莉奥诺拉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基于大量访谈材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叛逆女艺术家生动鲜活的一生。如同她所言,“我为能与梦想者、破败者和无畏者并肩而行而感到自豪。”

荐书:《我不是你的造物》

作者: [墨]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原作名: Leonora
译者: 轩乐

PART4 开始“做自己”的冒险

不管是在二十岁、三十岁,还是五十岁,我都要对我曾经是的那个小女孩说一声“谢谢”和“对不起”。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是其中第一部,于1958年出版于法国,记录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从她出生开始,到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时间跨度为二十年。

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度过了幸福平静的童年。早慧的她酷爱阅读,很早就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的独特性有了意识。与莎莎的友谊是波伏瓦少年时代的重大事件,她们成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关键人物。

随着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须工作赚钱,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通向独立的宝贵钥匙,从此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大学学业。正当波伏瓦获得自由,走向广阔世界时,好友莎莎却溘然病逝,波伏瓦的青春也随之终结。

波伏瓦的回忆录是波伏瓦不平凡一生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波伏瓦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与此同时,它又是一部眼界非凡的“大历史”,记录了大时代下一个个生动的“个人”,还原人生中的珍贵切片,讲述独一无二的奇妙境遇。

荐书:《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Mémoires d’une jeune fille rangée
译者: 罗国林

PART5 抗争与爱的力量

1940年,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巴黎,三个来自外乡的女裁缝同住一间员工公寓,在至暗时刻,她们决定加入抵抗组织,贡献出普通人的非凡力量。

在当时,她们发出振聋发聩的道德拷问:微不足道的我们,活下去已是苦战,还能改变什么? 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反击,反抗这个活生生的噩梦。于是在动荡年代中,一无所有的她们并肩作战,这种坚韧、温暖的女性情谊或许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

2015年,饱受母亲早逝之痛的女孩哈丽特前往巴黎,步入向往已久的时尚行业,住进了半个世纪前的那间公寓,却意外揭开了外祖母尘封多年的往事,重拾起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三代女性的命运相连,逃离是她们永恒的史诗。母亲教会她的针线活将会成为作者离开那里的通行证。而传承自外祖母的“裁缝师的礼物”,是服装,是勇气,是抗争与爱。

荐书:《裁缝师的礼物》

作者: [英] 菲奥娜·瓦尔皮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译者: 郑诗画

《苦尽柑来遇见你》中

女性有哪些角色呢?

她们是奶奶、婆婆、妈妈、女儿,

同时也是妻子、是自己......

更是告诉一代又一代如何在生活中生存的人,

她们以自己的爱滋养着孩子们,

给予他们勇敢逃离困境、

并让其拥有掀翻桌子的勇气。

即便她们并没能挣脱自己当下的桎梏,

但在她们的托举之下,

下一代的女性也得以离“明天”更加靠近。

如同剧中所言:

“一起来,互相帮忙,再远的路也不会嫌远”。

希望所有女性共同携手,

走上自己想走的那条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