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举报出轨事件引发舆论关注。4月27日晚,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情况通报》,称举报信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院方已根据相关规定,对存在违反生活纪律与医德医风问题的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且解除聘用关系。

2025年4月25日晚间,一名自称肖某妻子的谷姓女子在网上发布举报信。谷某某指控,肖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多人,且意欲生下非婚子。而这起事件中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实并非举报信着力指控的婚内出轨与男女私情,而是信中透露的事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雷点”。

谷某某指控说,2024年7月5日,肖某计划主刀一台手术,其出轨对象规培住院医师董某莹也参与其中。而董某莹与手术室一位护士起了冲突,肖某因此对护士大吼大叫,并丢下已经麻醉的病人不顾,和董某莹一起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后才返回手术室完成手术。

肖某本人在给媒体的一份“澄清”里也承认确有此事。但他称,当天他在手术准备时与护士爆发了激烈争吵,之后“感到头晕、手抖得厉害,实在无法开始手术”,于是在“确保麻醉后病人安全”且有其他医生护士看护的情况下中止了手术。后来回病房“测血压、吃降压药、喝水,平复心情后”,肖某与另一名医生重新手术并取得成功。肖某还称,自己私生活确实存在问题,但医德没有问题。

医生如果气到“头晕、手抖”,那确实不应该继续进行手术。但问题是,肖某生气的根源是什么?如果肖某私生活的问题与推迟手术存在强相关的话,就应当严肃看待其中可能危及患者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因素。在为何会生气这个问题上,肖某称自己之前与该护士就有过多次冲突,似乎是想撇清董某莹在冲突中的责任。但举报信称这起冲突的根源和董某莹有关。真相到底如何,中日友好医院与主管部门应当查明并公布。

医生的私生活,公众可以不关心。但因为私生活问题引发的冲突而“把患者晾在手术台40分钟”,即使手术还没有真正开始,即使手术室里还有其他医生和护士,病人的生命没有危险,但让病人在麻醉状态下长时间等待,也是不可容忍的。

外科医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在进入手术室的那刻起将个人情绪排除出去,不受干扰地全神贯注于手术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尽全力救治患者。外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是根据手术时间预估的,术前等待时间过长,术中很可能就要重新调整麻醉剂量。“把患者晾在手术台40分钟”的行为,放大了医疗风险,是对患者权益的漠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肖某与手术室护士的冲突因何而起,他把个人情绪带到手术诊疗里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肖某也存在医德问题。

事实上,控制情绪,不将个人情绪带入手术诊疗之中,一直以来都是外科医生应当秉承的职业伦理。所谓“术怒症”,是业界告诫医生群体需要着力规避的行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医生控制情绪的能力,都是业务能力的重要一环。医学期刊《外科学年鉴》曾发表过一组研究数据,约23%的术中失误与医生情绪波动有关,而这些医生中,超过60%的人技术能力评估低于行业标准。

中国医界泰斗吴孟超教授曾说,“开刀不只是手艺,而是每天归零的艺术。”“术怒症”本就不可取,而如果真的是因个人私生活而导致“术怒症”的话,那就确实涉及医德问题。在这起事件中,公众关注的正是当事人肖某可能的“私生活导致术怒症”问题,以及其对患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危害。医疗界共同体除了调查此事的真相之外,还应确立术怒症有害、有违医德的共识。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