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礼部侍郎钱谦益辞官后,隐居常熟,一天,老友携沧州书生黄班来访,几人在林中饮酒。 初次见面,26岁的黄班却自来熟,对着70岁的钱谦益一口一个“大哥”,喊得他满头青筋,终于忍不住了! 钱谦益起身,怒笑道:“你这书生,可知尊老之礼?老夫今年70岁了,你一口一个‘大哥’,懂不懂礼节?”

座中几人心中也是不悦,暗骂黄班不识礼节,便欲把他拉来。 谁知,黄班似是喝多了酒,又或者故意为之,昂首,亢声道:“如果按照前朝来论年龄,我那时还没出生,尊称你一声前辈,无可厚非。” “不过,”黄班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酒,接着道: “你以本朝官职辞隐,可见你是本朝的人了。若以本朝立国之年论,你仅比我大几岁而已,喊你一声‘大哥’有何失礼之处?” 座中众人听了黄班这番绝妙的解释,面色大变:此人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钱谦益本是前朝之文宗,又兼明朝礼部尚书,天下景仰。惜乎清军入关,他怕死怕痛怕水凉,变节降清。 尴尬的是,清廷对前朝的文宗并不重视,而且屡屡刁难他,钱谦益因此愤而辞职,退隐乡泉。 黄班此来是故意找钱谦益的麻烦,明明白白告诉众人:眼前这个耄耋之年的老头子就是个变节失义的清朝老官,论起礼节来,他既然失在先,为何我不能效仿失于后?

听了黄班这番胡搅蛮缠的“绝妙”言论,钱谦益羞愧难当,怫然离席而去。想当年,天启、崇祯二帝在时,钱谦益化笔为刀,不惧生死,勇斗大奸臣魏忠贤,领袖士林,何等地风骨凛然!何等地风光无限! 可叹,清军入关后,他一嫌“水凉”而不投水殉主,二嫌“头皮太痒”主动落发降敌,三嫌“赴死不易”向顺治卖命还乡......一代文宗竟被不知名的书生当众奚落,却不敢反驳,如此下场,围观者无不摇头叹息:此钱公咎由自取也! 钱谦益“败走”,黄班得意洋洋,向冷眼旁观的众人拱了拱手,起身摇步便走。 不料,黄班刚走出钱府没多远,便在僻静处被两个凶神恶煞般的人拦住,挟持他悄悄离开了。 从此,世上再没了沧州书生黄班这个人! 10多年后,郑成功率水陆两路大军北伐,势如破竹,接连攻占了清军驻扎的南方诸州,直达南京近郊! 钱谦益欣喜若狂,80多岁的他欣然提笔,接连写下了《金陵秋兴》八首,庆贺“反清复明”大业显露曙光。 一气呵成完,钱谦益看向身边的一个道人,谦道:“黄叶道人,可否帮老夫勘析一番?”而旁边恭敬侧立的道人轻拍拂尘,赞不绝口。 令人惊诧的是,这个“黄叶道人”正是当年在钱府后院讽刺他的沧州书生黄班!

钱谦益的一生是矛盾而复杂的! 在人生的上半场,他勇斗奸臣、名于文章,为江南士林之马首,铁骨铮铮。 可是,在人生的中场,他变节失义,主动降敌,为世人不齿。 然而,就在人们认为可以给他的人生盖棺定论的时候,钱谦益又演绎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下半场! 自退隐之后,不知是何缘故,钱谦益“幡然醒悟”,密切联络、聚拢“反清复明”的义士,以老朽之躯亲临犒军、疾呼“杀尽胡贼”,又为郑成功、李定国等反清势力出谋划策,甚至倾其家产资助“复国”大业! 因为做得很隐蔽,连钱谦益的一些老友都不知情,沧州书生黄班更不可能知道了。所以,才有了他在林中讽刺钱谦益的一幕。 不过,也正是因为黄班的热血言论,让钱谦益认为“孺子可教”,便请他回来共襄义举,联络各地义军,反清复明。 可叹的是,彼时的清朝挟开国之盛,迅速击败了郑成功的义军,已经83岁的钱谦益眼看“复国”无望,病死榻上。 从那以后,黄叶道人也飘然离开,再也没人听说他的消息了。

三段不同的人生,如同三瓢分别来自溪流、地沟和江河的水,融合在一起,组成了钱谦益的一生。别人取一瓢一饮而尽,九死不悔;他却取了三瓢,令人迷惑至今。 他是忠臣?是奸臣?还是贰臣? 千秋一叶浮萍恨,未识浊清云水寒。也许,真正懂得钱谦益的,只有他最宠爱的妾室柳如是了! 对于钱谦益的前后翻覆,你怎么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