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很多人说,中国最高权力斗争潜规则的崩坏都来自于司马懿那次洛水为誓。司马懿在曹魏蒋济等三公的作保下,承诺:只要曹爽放弃权利,便可安心做个富家翁。 然而这却只是曹爽的一厢情愿,然而在几天后,曹爽三族就被司马懿所灭。 一时之间,曹姓诸公人头滚滚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仅曹姓死者就达7000余人。而司马懿也在两年之后就因病辞世。不知是否想起这些冤死的曹姓诸人,司马懿在死前留下不树不坟,不设明器的八字遗言。

(司马懿剧照) 一、糟老头子的阴谋诡计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小说和电视剧,大家对于其中的故事情节可谓是耳熟能详,尤其是前半部分,尤其是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前。 事实上,后半部分的三国历史同样精彩,尤其是在曹魏集团的内斗更是值得让人大书特书,以至于在后世都能被人常常拿出来讨论。这其中被人讨论最多的就是: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和洛水之誓的对后世的影响究竟有多严重。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作为在三国中后期和诸葛亮相持作战的曹魏将领,在政治、军事造诣上可谓是一时瑜亮,只输诸葛亮一头。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司马懿便逐渐成为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独一档的将领。 随着魏明帝的去世,司马懿更是和曹爽一样成为托孤大臣手握重权。然而司马懿终归不姓曹,在曹爽等人的排挤打压之下逐渐远离权力中心。 为了让曹爽等人安心,司马懿更是长期称病在家,更是在曹爽的使者前来试探时装的像模像样。然而暗地里却和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以期谋反。

(司马懿剧照) 公元249年,这一年司马懿70岁,也是在这一年正月,曹爽不顾属下的劝说,带着全部亲随人马和皇帝一起出城打猎。 装病在家许久的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派遣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分别占领了皇宫、武器库等要地,并立即下令关闭城门,禁止任何人出入。 随后,他以太后名义下令废除曹氏政权,自封为丞相,掌握了朝廷大权。然而这个时候的曹爽手中毕竟还有皇帝,司马懿也仅仅是占据了洛阳一地,究竟打到最后谁胜谁负还远未可知。

(曹爽剧照) 不过,司马懿深知曹爽是一个没有谋略的富家子弟,只知道贪生怕死。 司马懿接连派出曹爽的亲信,太尉蒋济等人前去劝说,称只要曹爽投降,就保你做个富贵闲人;更是指着洛水发下誓言。这也是在第二次洛水之誓,草包曹爽就这样投降,被司马懿圈禁在府中。 二、洛水河畔 历史上第一次洛水誓言是这样的:东汉开国时,朱鲔杀了刘秀的大哥刘縯;后来刘秀指向洛水并宣誓,只要朱鲔投降,刘秀就宽恕他的一切罪责。最终刘秀也完美履行了对朱鲔的承诺。 这是曹爽的心理基础之一,毕竟大家都是朝廷的高官要面子的人,并且我还没有杀你家人。再加上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在看着,三朝老臣太尉蒋济等多名权臣做担保。你司马懿怎么都要面子,不能出尔反尔吧。

(曹爽剧照)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曹爽被监禁的三天时间内,司马懿对曹爽的亲信黄门张当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最终造谣曹爽密谋造反。 司马懿由此开始痛下杀手,对曹爽集团的十多位头号人物,下达了灭三族的命令,后又因司空王凌一案,逼迫楚王曹彪自尽,将曹姓诸公同意圈禁,大肆株连,灭三族。事后,据不完全统计仅杀的曹姓族人就不下七千余人。

(曹爽司马懿剧照) 自此司马懿拉开了中国政治斗争不死不休的局面。在以往的朝代,政治斗争,只要你投降放下权利,就留你一条命养老。自司马懿开始就成了铲草除根,将政敌杀的一个不留。 司马懿做的这些事情,让当时出面作保的蒋济都无颜见人,不愿接受司马家的任何封赏,在五月就被气的暴病身亡。

(司马懿父子三人) 三、惶恐无言谁诉说 “婚丧嫁娶”是中国最为重视的人生大事。尤其是死亡,人们对死亡有着极为复杂的观念和仪式。皇帝登基时就要准备营建自己的皇陵,更是修建地宫,放置大量的陪葬品。 司马懿作为晋朝的奠基人,死前虽未篡位,也是位极人臣。却为何留下“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这八字遗言。

(老三国司马懿剧照)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在剿灭王凌后,将王凌暴尸三日。在高平陵之变后的第二年,或许因杀戮太重,司马懿一病不起,更是梦见王凌和诸多曹姓阴魂骚扰,任谁在短短时间内就杀了几万人,更有七千多曹氏宗亲,更要面对百官敢怒不敢言的腹诽,心怀忧虑。 仅仅在两个月之后就死去,留下“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这八字遗言。这遗言首要目的就是防止被曹姓族人挖坟掘墓,毕竟杀了那么多曹氏族人,谁能不担心呢。

(司马懿剧照) 其次是人性的惶恐与纠结。毕竟曹魏是对司马懿有赏识之恩的,而司马懿给予的七千余人命回馈,谁能不惶恐呢。且司马懿是在人生的最后两年谋反,且当着天下人的面,撤了个弥天大谎,违背誓言,又怎么能不畏惧史书上的悠悠之口呢? 最后可能是司马懿想用这种简朴、低调的葬礼方式来平静自己的内心,在生命的最后给自己一些安宁。无论是后代子孙还是曹姓仇敌都不来打扰,自己安稳的地下一遍遍的回首人生的前七十年和最后二年。 人都是复杂而矛盾的,我们或许会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司马懿毕竟做出了这样的灭绝之事,又怎么但得住史书的刀笔。权利的争夺自此拉下了遮羞布,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也成了人们的至理名言。至于历史的那些是非功过,就让能随风飘散吧。

(老三国司马昭剧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