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前的暗藏玄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英国、法国到日韩、澳洲,主要国家元首整齐划一地缺席了。他们是通过气的。在遏制中国崛起这件事上,他们是铁板一块。各方都在千方百计抑制中国发展。这一点,我们必须丢掉一切幻想,准备“迎战” 2025年,天安门广场要举行一场阅兵,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日子还没到,全世界的媒体镜头就已经对准了北京。谁会来,谁不来,谁来得高调,谁来得犹豫,这张宾客名单,把当下的国际关系摆得清清楚楚。 观礼台上很热闹,世界各地的朋友都来了。其中,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格外显眼,这个阵容,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的国家元首,都亲自到了现场。柬埔寨更是给足了面子,直接将这次访问升级为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 他们为什么来得这么齐?原因很实在。首先是经济,中国已经连续十四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24年,双方一年的生意往来超过了6.3万亿人民币。真金白银的联系,是最牢固的基础。 经济账算得清,安全上的互信也在加深。中国和印尼搞了三军联合演习,和越南海警的联合巡航也成了常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军事合作,比说一百句外交辞令都有用,也让这些领导人有底气来北京表达态度。 巴基斯坦的军事代表团,对中国展出的新装备特别上心,尤其是那些准备出口的型号。他们甚至当场就跟人聊,说从中国买的战机,帮他们顶住了印度的先进战机。这话,说得非常直接。 而全场的目光焦点,毫无疑问,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北京待了整整五天,日程表塞得满满当当,全是跟中国的基建合作项目。他还忙里偷闲,在北京跟普京见了一面。这种在大国之间努力为自己国家找位置的姿态,可以说是小国领导人的必修课了。 南非、巴西这些金砖国家,还有拉美国家的代表团也都来了,一个没落下。南非总统想着推进新的“一带一路”项目,巴西代表团则带着实打实的大豆和能源订单。 有人来,自然就有人没来。观礼台的另一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位置,都空着。官方理由清一色是“日程冲突”,但这种集体撞期,实在有点巧得过分了。 就在阅兵的同一天,美国总统在白宫高调接待来访的波兰总统,五角大楼还专门发了份新的印太军力报告。这些动作明摆着就是一种无声的表态,用缺席告诉世界,他们站在哪一边。 这种集体缺席,也藏着西方国家自己的难处。德国的汽车业,正被中国的电动车打得喘不过气。法国在中国市场和美英澳的潜艇生意之间,也很难受。最后,他们只能选择用“空椅子”,来暂时应付一下复杂的局面。 说到底,这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深层焦虑。二十多年前,米尔斯海默写了本《中国威胁论》。而今天中国的发展现实,更是把他们“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的老观念彻底打破了,这种感觉让他们很不舒服。 还有些国家,选择了一种更灵活的姿态。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参加了上合组织的峰会,却没有来北京看阅兵。 官方的解释是要回国准备G20,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新德里在中、美、俄三个大国之间踩钢丝,保持平衡。 韩国也收到了邀请。但就在韩国犹豫的时候,美国突然宣布要对韩国汽车加征25%的关税。最终,首尔以“外交对等”和联合国大会行程为由,婉拒了邀请。想想2015年,时任总统朴槿惠顶着那么大压力也要来北京,十年不到,物是人非。 阅兵式上,大批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装备第一次公开亮相。特别是新一代的隐形战机和无人机作战系统,会让外国媒体的闪光灯亮个不停。他们的普遍看法是,这些装备的性能,已经有实力跟西方最顶尖的产品掰手腕了。 其实,从福建舰下水,让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到歼-20战斗机批量服役,再到整个东风系列导弹体系的成型,中国的目标只有一个,守好自己的核心利益。 回头看历史,西方对中国的限制和封锁,几乎就没停过。从1949年到1978年,各种贸易和技术上的限制就有上千次。 但当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华盛顿邮报》的社论里,那种焦虑感就已经藏不住了。 发达国家走了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用了四十年就走完了,还建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门类工业体系。这种内在的强大动力,让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非常有韧性。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算,中国的经济总量早就超过了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常年稳定在30%以上。连美国财长都不得不承认,放眼全球,有胆量、有能力跟美国硬碰硬的,只有中国。 虽然一些西方大国的椅子空着,但这场阅兵受到的全球关注反而更高了。这件事情本身就证明,一些人的缺席,反而让全世界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真的不一样了。 信息来源:《九三阅兵时长70分钟》,中国山东网,2025年8月21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