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人物,朱熹一生忧国忧民、勤奋卓绝,他在战乱中出生成长,在逆境中任职施政,在驳难中授徒著述,不断研学创新,并最终“集儒学之大成”。纪录片《大儒朱熹》就从不同侧面,将这位大儒的成长历程和伟大成就,生动全面地讲述给世人。

纪录片《大儒朱熹》共分为“家国天下”“源头活水”“大道集成”“春风化雨”“一片丹心”“棹歌四海”6集,每集时长50分钟,不仅向大众展现出一个“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人形象,同时也彰显出朱子学的长久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带领世人一起去寻找历史的朱熹,活着的朱熹,世界的朱熹。该纪录片已于4月2日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正式上线!

多维视角,立体呈现朱熹的思想与人生

如今每当提起朱熹,人们最先想到的似乎总是他“程朱理学”创始人的身份,以及他所提倡却引发众多批判之声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但是千百年来,这位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在思想、教育、文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的所思所为,对今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家庭伦理等方方面面,仍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纪录片《大儒朱熹》突破了传统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常用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主题内容划分,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和解读朱熹的一生,力图破除世人对他的误解,重塑他文化伟人的形象,同时深入展现他作为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多面性和重要性。

朱熹心中浓厚的家国情怀在该片中率先得以展现。第一集“家国天下”中所讲述的朱熹与父母、妻子刘清四及义父刘子羽家族的亲情故事,无一不彰显出家庭对他的重要意义。朱熹接连编写的《家礼》《申严婚礼状》,也足以窥见在“家”的影响下所造就的,他对家族治理、家庭伦理的重视与关注。

而第一集中父亲朱松的抗金理念,也催生出了朱熹前所未有的爱国情怀与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在第五集“一片丹心”里,便着重讲述了朱熹如何在坎坷的宦途中经邦济世。他在短暂的为官时间里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创办社仓以赈灾荒,一生致力于国家与百姓的福祉。朱熹对家与国的深切情怀,都在纪录片《大儒朱熹》中被书写的淋漓尽致。

另外该片运用诸多笔墨来呈现的,还有朱熹在思想领域的传承、重构与发展。第二集“源头活水”重点讲述了朱熹吸收各家思想之所长,包括继承北宋五子学说、拜师李侗、回归儒学,并深入研究二程理论等思想发展历程。第三集“大道集成”则通过鹅湖之辩、朱张会讲、王霸义利之辩等朱熹和同时期儒学大师、朋友间的论道交往、学术辩论,展现不同思想间的碰撞,以及朱熹对理学的反思与总结,并最终体现朱熹集儒学之大成者的重要成就。

不得不提的是,纪录片《大儒朱熹》还运用一整集的篇幅,来讲述朱熹作为教育家,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第四集“春风化雨”中提到的朱熹上书重建白鹿洞书院、撰写书院学规、邀请陆九渊等名儒授课等一系列动作,都为后世书院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穿越时空,朱熹的思想和学说在百年后的当下依然传播广泛,甚至超越了国界。《大儒朱熹》第六集“棹歌四海”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通过韩国深受朱子学影响形成的“退溪学派”;日本兴让馆的师生齐诵《白鹿洞书院揭示》、各地官办学校将朱熹集注的四书五经作为必修等内容,彰显朱子思想强大的生命力与长久的影响力,更深刻体现出他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创新表达,用影像让哲学思想“活”起来

对于人物传记类纪录片,特别是讲述古代先哲历史的作品,能够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不让对方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倦怠和无聊的感觉,非常具有挑战性。纪录片《大儒朱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独具匠心,通过真人演绎、实地拍摄、史实资料、学者解读、漫画讲述等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通俗、多元、立体地讲解朱熹生平,同时也给观众以更加丰富饱满的视觉体验。

该片在众多朱熹人生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的展现上,都选择了更为生动得真人演绎方式,让观众有观看影视剧一般的趣味性,并且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那段历史往事。比如朱熹儿时与父亲一起读书写字,享受难得的家学时光;朱熹与刘清四共坐庭院中,看发妻为自己缝制深衣;还有朱熹拜师李侗、与陆九渊鹅湖论学、最终在家中离世等场景,都以真人演绎的形式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从而引发观众的深度共情。

实地拍摄、史实资料与专家学者解读的融入,则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更多真实性与严谨性。据悉,摄制团队追寻朱熹的脚步,跋涉国内半数以上省市区,寻觅南宋时期的历史遗址和人文遗迹。朱熹出生、成长起来的福建尤溪县,接受教育与文化洗礼的武夷山脉,重新修建祠堂的祖地婺源,与张栻、陆九渊进行学术交流的湖南岳麓书院和鹅湖寺等,这些与朱熹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地方,都在该片当中得到了最为真实的呈现。

《大儒朱熹》的总导演陈加伟表示,为了真正实现“以影像来表达哲学思想”,制作团队潜心创作三年,不仅悉心查阅大量朱子学的史料著作,参考了《宋史》《朱子全书》《朱熹年谱》等文献,更将海内外朱子学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个遍。片中围绕朱熹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专家进行的相关采访,以及其中细致讲述和呈现的尤溪博物馆中由朱熹手书的“四个之本”板联,记录朱熹与张栻一同会讲的《朱张会讲图》,建瓯博物馆里带有朱熹落款的自画像碑,朱熹所著的《家礼》《河南程氏遗书》《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史料内容,足见创作团队的细腻用心。

除此之外,片中以漫画形式对北宋五子审美情趣、程门立雪典故等内容的呈现;片中引入的传统婚礼仪式、朱子之路研习营、成人及笄礼等与朱熹有关的当代活动;也都使这部纪录片更加厚重饱满,更具可看性,真正做到用影像让哲学思想“活”起来。

源头活水,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朱杰人在观看完《大儒朱熹》后评价称,这是一部可以作为学习朱子学的入门读物,拿来作教科书的文献片,它对提升中国人的气质修养、文化自信有很大帮助。

纪录片《大儒朱熹》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其对朱子形象最真实的挖掘和书写。该片针对“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世人长期的曲解和疑惑,通过学者访谈与文本溯源,将其“节制过度欲望”的本义进行还原,实现历史思想的现代转译,洗刷掉蒙在朱熹身上多年的污垢。此外,该片也并未回避朱熹的私德争议,譬如严蕊案、娶尼姑为妾等谣言,也都在片中得以澄清,真正实现了“为先贤正名”。这些对争议命题的辩证解读,以及对历史误读的破解,不只有助于还原历史原貌,更对激活传统基因,重塑文化符号的内在价值贡献良多。

不仅如此,《大儒朱熹》还通过对朱熹人生历程、学术贡献,以及当下蕴含朱熹思想理论的活动等内容的呈现,展现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进一步凸显出以朱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朱熹写就《申严婚礼状》、规范民间婚俗秩序,武夷山五夫受其影响的传统婚礼仪式仍然沿用至今;他修缮书院、撰写《白鹿洞书院揭示》、扩大招生名额等举措,更是成为现代书院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

另外,朱熹整合儒释道、重构儒学体系;与张栻、陆九渊等人展开学术辩论,对理学思想重新思考整合等内容,也揭示了中华文明在千百年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升级。而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和传承发展,对重塑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亦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对内有利于提高国人对千年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关注,对外则有助于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在《大儒朱熹》中可以看到,朱熹的思想学说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地传播广泛,对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利玛窦、汤若望、莱布尼茨、康德等思想家,也都对朱熹的思想理论表示认可与赞许。而在片外,《大儒朱熹》也同样赢得了海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日本立命馆大学的殷晓星表示,《大儒朱熹》以一个“礼”字开篇,最能体现朱熹学说的人本主义,也是朱子学对后世中国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的最好注解。

纪录片《大儒朱熹》全方位展现了朱子的真实形象,让世界了解、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朱熹,以及其璀璨的思想文化成果,进而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观宋时风骨,品大儒风范,一起去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探寻一代大儒朱熹的人生之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