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张昭对于东吴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昭原本是徐州人,后为躲避战乱,举家南渡至扬州,辅佐孙策。孙策对高级知识分子张昭非常器重,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临终前更是将胞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另一位托孤大臣是周瑜。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相当于荀彧在曹操阵营的地位,老成持重,在孙权出征时,留守后方,居中调度。孙权为表示尊敬,称张昭为“张公”。张昭从公元200年开始,一直到236年病逝,辅佐孙权长达36年,然而他始终不是丞相,孙权对张昭为什么这么残忍,不肯任命张昭为丞相?说出来你别不信。

其一,张昭在赤壁之战时犯了错,被孙权记恨多年。 赤壁之战是上天对东吴孙权及其所有文臣武将们的一次考验。曹操大军来袭,东吴群臣意见不统一,其中大部分武将们主张决一死战,而大部分文臣们主张归降。张昭作为文臣之中的佼佼者,主张归降曹操,他对孙权说道: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拮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张昭的大意是,曹操兵强马壮,如同豺狼虎豹,而且曹操已经占据荆州,得到荆州水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不可力敌,三十六计投降为上,才可保全江东父老。 孙权本意不愿归降曹操,于是对张昭的投降言论非常不满,后他在鲁肃、周瑜等主战派的坚持下,联合刘备,于赤壁大败曹军,东吴转危为安。 如果换成比较阔达的主公,不会计较张昭的投降言论,但是孙权鼠肚鸡肠,直到20多年后(229年),孙权称帝时,还记得张昭当年犯的错,对张昭说道:“如果赤壁之战中听张公您的建议,现在我很可能在大街上乞讨了。”

其二,张昭太刚直,不懂得变通,被孙权厌恶。 张昭虽然是一个文人,但他有骨气,性格也非常刚直,不会奴颜屈膝讨好主公孙权,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大臣。会来事的大臣八面玲珑,无论是谁都能相处,而且还相处得非常融洽。毫无疑问,张昭不是这样的人。对于孙权不恰当的行为,张昭都会据理力争,苦谏孙权,不惜得罪孙权。因此,张昭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而劝孙权归降曹操的人,而是另有原因。 孙权称帝,设立丞相时,许多人提议让张昭来担任,但是孙权却不同意,还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说丞相事务繁多,他不忍张昭太劳累,于是任命孙邵为丞相。孙邵死后,丞相职位空缺,东吴大臣们再次提议让张昭接任丞相。 这次,孙权还是没有同意,依旧认为丞相事务繁杂,而张昭性情刚烈,不懂得变通,很难处理好和其他大臣之间的关系,如果当丞相对其没啥好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

结语 孙权虽然是东吴最杰出的君主,但他却鼠肚鸡肠,对张昭非常残忍,没有任命张昭为丞相。公元232年,张昭反对孙权接受辽东太守公孙渊,不被采纳,于是罢工(退居不朝),孙权竟然下令让人用土封住张昭家门,意思是张昭从此不用出门了。像孙权这样的人,到了晚年心胸狭隘,想起张昭在赤壁之战时的表现,对张昭非常失望,非常厌恶,因此没有让张昭当丞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