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收获季将至 美国农民为何焦虑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美国的农民最近可是很焦虑!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农民还有几周就将迎来大豆收获季,然而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情绪正持续蔓延。为啥呢?因为全球最大的买家中国持续缺席美国市场,数千万吨大豆面临滞销和价格暴跌的严峻局面。

大豆收获季将至 美国农民为何焦虑

要知道,大豆可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美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据核心地位。美国农民每年种植的40多亿蒲式耳大豆中,近四分之一出口到中国。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价值近130亿美元,而20年前这一数字约为20亿美元。

可是如今呢 ,眼看美国的大豆就要丰收了,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却给他们泼了盆冷水,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连续几周挂零,豆农们看着满地的豆子,急得团团转,就连美国大豆协会主席都坦言:“根本找不到能替中国的市场”。

在俄亥俄州,第七代豆农休斯顿家族不得不将3000英亩耕地中的1/3改种玉米,但化肥价格同比上涨35%让这个决策充满苦涩。更严峻的是,美国农业信贷系统正面临系统性风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农业贷款违约率已从2023年的2.1%飙升至2025年8月的6.8%,创下大萧条以来最高纪录。

而这一切的起因,正是特朗普上台后,悍然发起对中国的关税战,特朗普政府一直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中国购买更多美国的大豆,以减少贸易逆差。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让美国农民面临着更大的销售压力,农业行业陷入困境。

而更让美国焦虑的是,自从中国减少从美国购买大豆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大空缺,而巴西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大量向中国出口大豆。而中国选择从巴西进口,价格更有竞争力,供应也更稳定,这让巴西迅速占领了美国曾经的“领地”。

对于美国来说,将经济关系政治化、武器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对手的同时,最终也必然反噬自身。说到底,大豆出口的背后不仅是贸易政策的失败,更是全球经济大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如果美国继续高压施策,不顺应市场变化,可能会错失更多机会,丧失原本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果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互利的方式重新建立关系,或许还能恢复原本的市场份额,避免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