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集团,一个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玻璃栈道等顶级资源的"穷孩子",最近又双叒叕亏损了!看看那可怜巴巴的财报,2022年净亏损2.3亿,2023年继续亏损1.7亿,这日子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毕竟他们可是垄断着方圆398平方公里、年客流量超3000万的"穷山恶水"!“一本万利”的门票(张家界森林公园228元/人、天门山278元/人)恰似银行的印钞机。
多么令人心疼的商业模式!别人卖矿泉水要建厂铺渠道,他们只需在亿万年形成的石英砂岩峰林前架个闸机,就能收每人228元的门票;别人开发景区得求爷爷告奶奶征地拆迁,他们只要把"世界最长高山客运索道"的票价从72元涨到137元,就能让游客哭着掏钱;更绝的是那招"二次收费大法",游客明明买了大门票,想看个天门洞还得另付32元扶梯费,这种"俄罗斯套娃式经营",完全写进哈佛商学院教材。
最感人的是他们的财报魔术。一边是门票收入年入5亿却自称亏损,一边是管理层年薪百万却要员工"共克时艰";一边哭穷申请政府补助,一边豪掷千万办元宇宙发布会。那些说他们"坐拥金山要饭"的人太刻薄了,没看见人家光是给景区栏杆刷漆就花掉三千万吗?这哪是栏杆,分明是镶金边的摇钱树!
更让人泪目的是他们的环保担当。嘴上喊着"生态优先",手上却能把世界自然遗产区变成工地,索道电缆如蛛网密布,悬崖酒店似肿瘤生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感动得发函警告了,这是多大的国际殊荣啊!游客们踏着每分钟1000人承载量的玻璃栈道,在云雾中体验"步步惊心",这不正是文旅融合的典范?
听说最近又要搞"提质升级",把门票捆绑VR体验、数字藏品一起卖。多不容易啊!别人数字化转型是降本增效,他们是创造新的收费名目。建议下次直接推出"空气呼吸费",毕竟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0万个呢——这么好的资源不收费,对得起股民吗?
唉,真是替张家界集团委屈。明明守着聚宝盆,却非要演苦情戏,这份"视金钱如粪土"的淡泊,这份"亏损也要搞开发"的执着,建议直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不知道那些被砍掉的老树、被惊走的猕猴、被掏空钱包的游客,能不能领到"情怀补偿金"?

据说国内圈地圈景的主儿都过得不咋地,长白山2023年亏损1.19亿元;黄山门票收入占比降至40%以下,净利润同比下滑12%;庐山管理权分散导致重复建设,负债率超70%,白鹿洞书院等子景区年亏损超千万元。
它们的通病都是患有严重的门票依赖症, 盲目上马文旅项目(如演艺、古城);而且管理极其低效。
“圈地圈景”的本质是短视的逐利逻辑,既伤害自然遗产的公共属性,又让国企陷入亏损泥潭,目前已经让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高墙围堵自然遗产,割裂民众与山河的情感纽带,背离“绿水青山即人民共享”的初心,获利不多,骂名累累。
唯有打破“围墙”,让山河重归人民,方能终结“一边收高价票、一边巨亏”的荒诞剧,真正彰显“国家公园”的全民共享价值。
杭州西湖自2003年免费开放以来,打破“圈景收费”的常规模式,成为全球文旅典范:虽每年减少数千万元门票收入,但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带动城市综合收益超百亿元。
西湖取消围墙与门票,将山水景观归还公众,强化了“绿水青山属于人民”的公共属性,提升了城市形象与市民幸福感。
西湖模式证明,公益性开放可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如文创开发)弥补收入缺口,形成“以城养景”的可持续循环。
唯有摒弃急功近利的“圈地逻辑”,才能让山河重归人民,实现生态保护、民生福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
张家界啊张家界!如果还要这么年复一年亏损下去,你们要点脸,拆掉闸机,将景区还给国民吧!
----- THE END------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