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12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释放一名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以色列方面当天也宣布,以方代表团将前往卡塔尔与哈马斯就加沙停火协议进行间接谈判。这一进展固然令人振奋,但此前巴以双方在停火协议谈判期间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带来的平民伤亡,以及此前在停火问题上的一些消极表态,都给僵持不下的加沙停战过程蒙上更多阴影。尽管目前中东局势的整体缓和为加沙停火增添了积极因素,但由于冲突主要当事方并未释放出足够的停火意愿,加沙实现真正停火可能仍需时日。
近期加沙局势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止,其与哈马斯的冲突也一直持续;另一方面,双方围绕停火协议的沟通并未停止,同时中东整体的安全局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具体调整有关。
首先,美国与伊朗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在阿曼的斡旋下,美伊已就伊核问题举行四轮谈判。虽然美伊最终能否达成协议尚未可知,但双方均释放较强的和解意愿,对峙显著降级,这为中东局势缓和、加沙停火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意味着以色列拉美国下场、联手对伊朗开战的可能性在短期内被排除,中东整体局势出现动荡的风险显著降低。
其次,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在过去两个月中,美国对胡塞武装发动密集军事打击,但收效甚微,遂转而寻求与胡塞武装和解。美国抛开以色列与胡塞武装和解,使以色列陷入单独面对胡塞武装挑战的局面,美以在中东具体政策上的分歧进一步扩大。
再次,美国在加沙问题上态度松动,并与哈马斯进行单独接触,为达成停火协议铺路。哈马斯12日在声明中说,释放被扣押人员亚历山大是在哈马斯与美国政府接触之后进行的。同时,在遭到阿拉伯国家的一致反对后,美方也不再热衷于宣传白宫提出的“接管加沙”方案。美方斡旋加沙停火的一系列行动对以色列造成压力,客观上推动了停火谈判的进程。
最后,从特朗普对中东三国的最新访问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吸引三个国家对美投资,并向其兜售美国的军事装备和科技产品。这或许可以体现,新一届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是将中东视为“提款机”,而非“主战场”,美国此后可能将延续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策略,不会在此投入过多的力量,乃至“大打出手”。
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意味着,其正在谋求逐步从中东抽身,不愿像从前一样与以色列深度捆绑。这对以色列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内外环境变化之下,以色列已来到战略十字路口,需要权衡利弊,在主动适应国际和地区新动向与拖延战事之间做出抉择。以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加沙“是战是和”。
从外部看,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以色列获得的政策红利已结束。以方陷入空前孤立,延续加沙战事将付出巨大外交代价。以方可能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美国的新政策靠拢,推动实现加沙停火;二是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升级战事,谋求控制甚至重新占领加沙。虽然以方已同意继续进行停火谈判,但尚难判断这是权宜之计还是战略抉择。从国内看,以方拖延加沙战事的底层逻辑被认为是“以战养政”,即利用加沙军事行动维持现政府存续,而不至于因主战的极右翼政治势力退出导致政府垮台。这使得内塔尼亚胡政府目前难以放弃战争选项。
长期而言,加沙战事的边际效应不断降低,可能让以方面临艰难选择。一方面,在无法实现人质回归和彻底消灭哈马斯目标的情况下,以方需要回答“加沙的军事行动到哪才算完成”的终极拷问。以方趋向重新控制和占领加沙,但其承受由此带来的财力、军力和道义等方面高昂成本的能力犹未可知。另一方面,若国内安全形势难以改善,以色列民意的天平可能将越来越向和平倾斜。
尽管加沙停火前景依然迷雾重重,难言乐观,但国际斡旋方仍在持续努力:阿拉伯世界在加沙重建和前途问题上,取得空前一致;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也开始转变态度,加入促和力量。中东不靖,世界难安,而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任何强制改变加沙地位的行为都不会带来和平,只会引发新的动荡。继续推动加沙全面持久停火,早日实现“两国方案”,应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