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汉三国时期的曹操,多数人联想到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等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曹操出色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的确,生逢乱世,一方军阀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决定了他的兴衰存亡。不过在人们所熟知的事件之外,曹操在其他方面的政绩也有不俗表现,比如经济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等关乎民生的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也极大帮助了他日后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作乱。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盟军失败后,曹操带领残兵败将,几经征战,才终于在兖州站稳脚跟。但曹操的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因为兖州地处四战之地,北有占有冀、并、青、幽四州的袁绍,西有诸多割据势力,西南有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南有占据荆州的刘表,和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后因长安董卓政权发生变故,汉献帝东逃洛阳,曹操及时抓住机会,于建安元年八月,亲自朝拜献帝,并迎献帝迁都许县。从此以后,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无人敢轻易对曹操用兵。曹操也借天子以自重,大肆占领大片河南土地,收服关中诸多小割据势力。

当时中原大地经过动乱,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耕地大面积荒芜,粮食供应不足,很多军阀因粮食不足而不攻自破。曹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建安元年,采纳枣袛邓建的建议,用缴获黄巾军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曹操又命令其他州郡效仿,于是军队的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在解决农业问题的同时,曹操积极扶植自耕农经济,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使得人口逐渐充实,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曹操又颁布法令,防止豪强兼并小农,规定租调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颁布新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两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此后,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曹操一统北方打下坚实基础。

曹操在自己的统治区能够安心施行新的农业、经济、人口政策,外部稳定的政治军事环境极为重要,尤其对地处四战之地的河南来说极为难得。而这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操之前作出的重要决策,即迎接汉献帝,迁都许县。有汉献帝在曹操的统治区内,天下诸侯在法理上很难找到借口对曹操用兵。曹操也能借天子的名义颁布施行各种政策,扩充己方实力,加强对汉献帝的控制。由此可见,迎献帝、迁都于许与恢复农业生产这两个重要的决策并非是两个孤立的正确决策,而是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的两项决策,对曹操来说,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收获,这远比其他军阀一门心思扩军备战得到的利益更多。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赢家通吃"现象。 编辑/玄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