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2月9日晚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建设工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其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同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也发布公告称,接到东风公司通知,其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汽车央企整合提速 重庆武汉先行

不过,东风与兵装系旗下上市公司(如东风科技、长安汽车等)的公告均未明确重组具体方向,仅称需“履行程序并获得批准”。

据了解,目前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的重组尚处于筹划阶段,且强调“实际控制人不变”。这或意味着重组可能更多是集团层面的资本腾挪,而非企业主体的直接合并。

例如,长安汽车(兵装系)与东风汽车虽同属国资阵营,但前者为兵装集团三级子公司,后者则是独立央企,二者若合并将涉及复杂的品牌整合与业务梳理。

公开资料显示,兵器装备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60多个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和研究院所,旗下汽车业务包括长安汽车和中国长安。

东风公司在国内有“二汽”之称,主要以整车制造、销售等为主业。截至目前,其汽车累计销量已接近6,000万辆,年营收约在5,000亿元左右。

两大汽车央企同日发布公告,这一动作迅速引发行业热议。多数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或意味着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以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其他汽车业务将重组合并成一个全新汽车集团。

汽车央企整合提速 重庆武汉先行

根据2024年销量,长安汽车268万辆,东风公司248万辆,两者合计516万辆。倘若重组成功,这家全新汽车集团将成为继丰田、大众、现代起亚、Stellantis之后的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

对于两大汽车央企的重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两个央企的重组是国务院国资委继续推进央企整合改革的结果,短期内对上市公司层面的实质影响较小,但未来重组完成后,不排除在上市公司层面进行深入的业务整合,优化资产结构。”

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国资委力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大背景。如去年年初,国资委明确将加快资本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前瞻性新兴产业”三大领域集中,并通过专业化整合减少行业内耗。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动力电池领域合作——中国一汽、东风与兵装集团联手控股力神青岛,打造国资系电池头部企业。

当然,除了政策驱动外更多的是源于市场因素。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看来“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已形成技术、品牌与规模优势,东风和长安通过重组可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竞争力,缓解成本压力,提高它的盈利,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汽车央企整合提速 重庆武汉先行

实际上,东风、长安两家公司的新能源发展远低于市场整体。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新能源车累计销售量1089.9万辆(较去年同期+40.7%),渗透率达47.6%。其中,长安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7.4%,东风为34.7%。

相较于两家重组形式和影响,业内更为关注的是重组后两家谁来主导。对此有消息称“全新组建的汽车集团,董事长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出任,总经理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出任,常务副总经理则由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出任。”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到今年3月已到退休年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此次两家汽车央企发布的重组公告业内也有不同声音。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表示“或许不是两家,目前来看汽车央企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在此之前,三大汽车央企已多次流出整合传言。如,2015年竺延风前往东风,徐平调任一汽,便首次拉开了三支国家队人事换防的序幕,随后徐留平北上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则换位执掌兵装集团。

2017年,一汽、东风、长安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前瞻技术、全价值链运营、出海、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展开合作,这也标志着三方正式从人事层面换防进阶到技术层面的融合。

汽车央企整合提速 重庆武汉先行

不过,彼时能被业界所记住的落地项目也只有T3出行,更为深入的合作甚至是重组并未发生。如今,坊间有关一汽、东风、长安重组的流言“靴子落地”,只不过变成了重庆、武汉先行。

对此,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有类似观点“东风长安重组以后,还有别的国资委的企业也会重组,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是在中国是这样的,在国外也是这样的,如Stellantis。”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关停并转”已不再是单个车企内部的战略整合,已向企业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央企重组从来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而是国家能力的战略投射。但在汽车这类充分竞争的行业,央企重组则意味着行业正式进入淘汰赛,中国汽车行业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