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刘墨林可谓是新生代官员中,最受雍正帝重视和加恩的一位。有了这层关系,也让他在官场上混得很开,影响力和号召力仅次于前朝的探花孙嘉诚。

但随着孙嘉诚的被杀,李绂作为新任的清流派领袖上台,以及雍正帝的新政推行进入到深水区,刘墨林的好日子也到了头。

前有弘历去河南解决考生罢考事件,惹得清流派极度不满,回头却将刘墨林推出来应对百官。后有李绂被罢官,弘历不便出马送行,却派早已得罪了清流的刘墨林去吃瘪送行。

那么,刘墨林在弘历的心目中究竟是啥地位,为什么三番五次让他去挡箭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了刘墨林向李绂下跪敬酒,才明白他为啥活成了悲剧?

一、

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弘时受雍正帝的命令去抄老八胤禩的家,在那里,叔侄俩有一番非常深刻的对话。

老八胤禩先是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说自己败就败在了“八贤王”这三个字上,但凡不那么贤,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随后,他便提到,弘时还是没有修炼到家,从对自己面带愧色就能看出,还是不够狠,难成大事。

随后,话题一转,老八胤禩开始评价雍正帝的这三位皇子来,尤其是弘历:

“你听清楚了,你有两点不及弘历,第一,精明不及弘历,第二,狠毒不及弘历!”

为此,他也给出了解释,比如狠毒方面,弘历处处以儒雅宽厚示人,但是该动手的时候连眉头都不带皱的。这次他去山东巡视,可谓是一路走,一路杀,杀巡抚、杀藩台、杀臬台,连旨都不带请的。

若论精明,老八胤禵特意提到了科举朋党案,也就是清流派被一网打尽的案子:

“科举朋党案,他是正经的钦差,却把个刘墨林推薦出来,得罪科甲官员,他自己躲得远远的,还不让你皇阿玛起疑心!”

正因如此,才让弘时坚定了要先下手的信念,避免后下手遭殃的悲惨后果,从而跟自己的八叔一样追悔莫及。

也正是因为弘时听从了八叔的建议,才派出了杀手,前往江南刺杀弘历。也因为这次刺杀行动,让本就命途坎坷的刘墨林成了弘历的替死鬼,再也回不来了。

二、

那么,我们就得好好琢磨一下老八胤禩的话,身为宝亲王的弘历为什么要把刘墨林推出来当挡箭牌呢?

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导致生员罢考一事说起。河南生员们罢考,作为呼应,朝中的清流派(科甲官员)也组织起来联名上折子弹劾田文镜。

雍正帝当然知道大家心里在想啥,毕竟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了,所以他不仅生气撕掉了奏折,还对老十三胤祥表态:

“朕绝不让步绝不姑息,哪怕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说是这么说,但河南罢考的考生还在跟田文镜对峙,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雍正帝决定派弘历跟着刘墨林一起去处理此事,以此堵住百官之口。

弘历这个人,咱们之前也详细分析过,此人以狠著称。总结来讲,便是先礼后兵,该说的给你们说透了,若是不听,呵呵……后果很严重!

果然,他一到河南,别说考生了,连田文镜都怕啊,急忙派人去迎接,还特意嘱咐:

“他掉了一根头发,我砍你们的头!”

要知道以前雍正帝也到过河南,都没有这种待遇,足可见弘历之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弘历面见罢考的考生,一开始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最后却亮出了底牌:

“若是再有不进考场,甚至继续闹事的,就是和我过不去!”

和弘历过不去,可就不仅仅是革掉功名那么简单,还会被依法治罪!

三、

但是,弘历真的这么支持新政,这么挺田文镜吗?

并不是!

他可是真随老爹啊,他做的这些,全都是做给雍正帝看的。要知道,当初他跟着刘墨林刚进到河南地界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田文镜在这里推行新政,又做的过于操切,怎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

他这么一说,跟在其身边的刘墨林,当然得赞成啦,毕竟他也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也是清流派一员:

“至理名言!”

但弘历这样说,没啥问题,你刘墨林这样说,就是屁股没有坐正,就得挨敲打的。所以,等到他们回京之后,弘历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过来力挺田文镜了。不仅挺田文镜,还学当年的老爹,想做雍正帝的“孤臣”:

“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让儿臣去跟他们斗,就是得罪了全天下读书人,儿臣一个人担下来。”

这样一来,雍正帝相当欣慰,对弘历的这次河南之行的考核,也以满分告终。但弘历不能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自己也不想得罪这些读书人,总得有人去得罪吧?

这个人便是被雍正帝和弘历父子,推到前面的刘墨林,所以,面对李绂、陆生楠和谢济世提出的河南考生为啥罢考,雍正帝点名让刘墨林去回答问题。

刘墨林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说他们表面上是反对田文镜,其实是反对新政,言外之意,你们要是聪明点,就别再问了。

四、

但李绂这个清流派领袖也不是白当的,他早就有话在这里等着刘墨林呢,所以,没等他说完,马上就补上一句:

“他们为什么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因为新政本身不好,还是因为田文镜试行新政有偏差?”

看了没有,当初的弘历给刘墨林埋了多大一个坑,这个问题不管回答是新政不好,还是田文镜不好,都会中了李绂的计。敢说新政不好,那可是政治不正确,分分钟要你命。回答田文镜不好,好嘛,等于是支持清流们的看法,也弹劾田文镜了?

所以,不管怎么回答,都会让雍正帝下不了台!

好在刘墨林这个新科探花也不是白封的,他根本就不正面回答,反而掏出个小本本,开始给大家算开的账了。当然,他算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说田文镜多么好,而是为了说明新政推行对老百姓,对赋税来讲,有多么好。

也就是说,李绂、陆生楠和谢济世原本是弹劾田文镜无缘无故罢免了罗镇邦他们,想评论田文镜做事有无差错的。现在好了,成了新政好不好,要不要推行了?

那他们当然哑口无言了!

当然,刘墨林毕竟此时也属于清流,自然不想跟大家为敌。所以,他在驳斥李绂时,时不时就搬出宝亲王弘历来当挡箭牌,根本没顾及弘历的眼神有多哀怨。他其实是在想方设法让李绂他们别误会自己,自己并不是替田文镜说话,而是替新政说话。

五、

见刘墨林已经将李绂他们怼的哑口无言,雍正帝又不适时宜的跳出来当和事佬,说着河南罢考考生已经复考了,你们把联名上的折子也拿回来,这件事啊,到此为止!

其实,若是之前雍正帝没有把弹劾田文镜的折子撕了,这件事啊,还真有可能到此为止了。

可惜,还回去的折子很快就被清流们发现,这是撕过的啊:

“从这份折子上就可以看到,我们这些科甲出身的人,竟比不上田文镜一个酷吏!”

有一说一,田文镜在做事方面确实不够圆滑,往往喜欢以权压人。这一点,也确实比不上人家李卫,所以同样在推行新政,同样是阻力重重。人家李卫在江苏就搞的如鱼得水,非常顺畅,田文镜就举步维艰,处处为难。

事实上,雍正帝只要在清流们面前装模作样,训斥田文镜几句。说他确实做事太激进,回头朕说说他,让他推行新政的时候,注意一下,也就完了。

可他越维护田文镜,就越会让清流们寒心,这些文人可是把气节看得比生命都重。想当年明朝的嘉靖帝,为了堵住这些文人的嘴,往死里打屁股,直到一口气打死了十六个,这才消停下来。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李绂决定上交辞呈,以此向雍正帝表明,自己不愿意跟田文镜这样的酷吏同朝为官。

这俩人也确实倔,一个就是认为田文镜是完美的,一个就是逼着皇上说不完美,且两者都不愿意退步,结果便是雍正帝大怒!

六、

被降职的李绂不服,跑去找三王爷胤祉诉苦,胤祉告诉他:

“叫你去工部你就去,自然有人说话,我也会说话!”

所以说,为啥后来雍正帝非要整三王爷胤祉,连他下跪求情都不允啊,问题点就在这里,他才是隐藏在背后的大佬,真正的清流派领袖。

三王爷胤祉一表态,其他的清流们自然不管不顾,一个个上折子,继续弹劾田文镜。当然,也有可能大家是误会了三王爷胤祉,原本想找个机会跟雍正帝唠唠,就别给李绂降职了。结果大家这么一闹,好了,被雍正帝认为结党了,直接将几个领军人物拉到了菜市口。

当然,这些清流们弹劾田文镜的同时,不忘把恨意也撒到刘墨林头上:

“还有那个刘墨林,望风梯荣,取媚皇上,居然一味的替田文镜说话,简直是斯文败类,咱们一块参他!”

甚至于,刘墨林也跪在大殿前求皇上开恩,饶了李绂等人,其他官员都对其行为不齿,一个个绕开了他。

反而弘历,顺利进到大殿,在那里求情的三王爷胤祉立马就见到了希望。还说自己这张老脸是不管用了,你来的正好,快劝劝皇上。

果然,弘历一求情,雍正帝真就法外开恩了,掏出了一份赦免诏书,特意递到弘历手中,让他去收拢人心:

“弘历,赦免你做吧!”

这样一来,雍正帝和弘历父子俩一唱一和,弘历原本要得罪这些清流当孤臣的。现在倒好了,得罪清流的人成了刘墨林,他倒成了李绂的恩人,清流派的救星了。

七、

事实上,宝亲王弘历此举确实很得人心,不仅是清流们,连京城的旗人们也夸他好。

比如伯伦不归酒楼那一群刚分到四十亩地的旗人们,说起弘历救李绂李大人的事迹,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其中一个就说了,弘历拿到圣旨,立马就跨上了黄骠马,并命它:

“奉旨去救李青天,你给我飞着去,倘若耽误了时辰,我立刻宰了你!”

对啊,什么叫英雄好汉,这才是英雄好汉!

他们不仅夸李绂李大人是好汉,也在夸宝亲王弘历是英雄,英雄救好汉,一段佳话啊。

但,宝亲王弘历对李绂做的事情,并没有结束。李绂虽然被赦免了,但官是做不成了,也只能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回家养老。

毕竟他替清流派的利益发声,还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故新生代的清流们以王文昭为首,前来替他送行。李绂临走前,也给大家一些忠告,他仍然觉得为朝廷办事,这本就是读书人的职责,自己并不后悔:

“望诸位弘扬圣人之道,为我大清多保留一些正气,元气!”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刘墨林快马加鞭的匆匆赶来。原本就对他很有意见的李绂,见是他来了,眉头一皱,哼了一声,不愿意看他。

随后刘墨林倒了一碗酒,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宝亲王说,他不能来为李大人送行了,托我代他敬你一碗酒!”

八、

毕竟李绂这条命就是宝亲王弘历和三王爷胤祉救的,李绂自然得感恩,所以这碗酒他端起来便一饮而尽了。

随后,刘墨林跪了下去,又端起一碗酒,说自己是老师的门生,这碗酒是自己敬老师的。原本他以为李绂会接酒,却没想李绂根本不买账,说不敢:

“我李绂何德何能,敢作你的老师?”

随后,转身,拂袖,与众人告辞,带着随从,牵马远去……

看着老师离去,刘墨林就像吃了一只苍蝇般难受,而且,最后连自己昔日的好友王文昭,也是冲他叹了口气,转身走了。

那么,又一个问题便出现了,刘墨林真是奉宝亲王弘历的命令前来给李绂敬酒的吗?

确实,刘墨林有跟清流派消除矛盾,重归于好的迫切需求。但是,若他以自己的名义给李绂敬酒,很可能被严辞拒绝。但若是打着宝亲王弘历的名号敬酒,他断然不能拒绝,说不定就借助这碗酒,喝下了自己敬的酒了。

一旦李绂喝了自己敬的酒,就代表着老师原谅了他,那么其他的清流们也就没必要坚持孤立刘墨林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是,宝亲王弘历这人,咱们之前也说过的,一向以狠著称,若是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一旦被他知道,后果很严重。

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若他真这样做了,最后莫名其妙在弘历面前死掉,倒也说得过去,毕竟宝亲王可不敢留这种人。

九、

若是宝亲王弘历真想敬李绂一碗酒,那他为什么不亲自来,还要派刘墨林来呢?

众所周知,李绂等人被雍正帝判了极刑的理由是结党,是以“朋党案”结的案。弘历跑过来替李绂求情,本就已经犯了雍正帝的忌讳,这时候再来给李绂敬酒,他还想不想继承皇位?

雍正帝到后期最忌讳的便是自己选的接班人,没办法继续推行新政,在处死弘时的时候,弘时就不理解。是啊,弘历哪点比自己强,为什么你铁了心要将皇位传给他,还为了他要杀孩儿呢?

雍正帝就说了:

“那朕就告诉你,只有弘历才能够继续推行朕的新政,也只有弘历才能够把这个国家治理好!”

所以说,从河南考生罢考派弘历去解决,就是雍正帝对弘历的考验。他要搞清楚,弘历到底同情不同情这些考生,到底能不能把新政推行到底?

弘历表现的对这些考生,这些清流越痛恨,越咬牙切齿,雍正帝就越高兴,也就越愿意将皇位传给他。

所以,弘历不可能拿自己的前途不要,非要派个刘墨林去讨好本就已经罢官不做的李绂。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这样,他干嘛还去替李绂求情。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本就是他跟雍正帝定的计策,是父子俩唱双簧,帮弘历收割清流派的。

不然的话,三王爷求情不行,弘历一来怎么就行了。而三个行刑官的表,怎么就那么巧,同时停在了午时二刻?

十、

由此可见,能派刘墨林去给李绂敬酒的,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雍正帝!

弘历已经借助雍正帝完成了对读书人的收割,若再去派人联络李绂,那就越界了。弘历不能主动去派刘墨林给李绂敬酒,但雍正帝却可以为了让弘历继续收割清流派,而派刘墨林去。

这样一来,弘历即位之后,就不会像自己一样,阻力这么大,留这么多骂名了。

与此同时,他也知道刘墨林在这次河南罢考事件中,有点亏,被自己和弘历推出去当了挡箭牌。所以,也有让他跟清流派修复感情的因素在,即使他知道此去刘墨林大概率会碰钉子。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刘墨林去给李绂送行之后,并不是回到弘历那里复命,而是到了雍正帝那里复命。这才有了,雍正帝听完刘墨林的汇报之后,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要跟他喝酒:

“他李绂不跟你喝,朕同你喝!”

末了,他知道刘墨林心里憋屈,知道他背黑锅的滋味不好受,还跟他说:

“不说你,就是朕,又何尝不是受尽了冤屈?”

随后,就要传旨升刘墨林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军机章京上行走,等于是进了军机处当秘书。刘墨林若是后来没死的话,弘历上台,他就是接替张廷玉的不二人选。

可想而知,一旦刘墨林接着这个差事,他更将不容于清流了。是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弄得自己的老师杀头的杀头,革职的革职,那他的名声也就彻底臭了:

“微臣何以立朝为官,何以在世为人?”

当然,就算刘墨林不接受这份赏赐,他的名声也好不了了。

早在他被雍正帝钦点了探花开始,就已经被众臣所不容了,毕竟他逛妓院,有违礼法的行为,本就被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清流们所不齿,偏偏他还受到了重用。

其次,他逛妓院也就罢了,还跟隆科多家的大公子起了矛盾,甚至在殿试时还敢顶撞隆科多。这样一来,忌惮隆科多势力的官员,也不敢跟刘墨林走的太近。

再加上刘墨林被雍正帝树了榜样,成了推行新政的领军人物,他想全身而退,难!

当然,刘墨林的死也是疑点重重,这个问题之前已经讲过了,就不说了。总之,通过河南考生罢考一事,就能看出来,刘墨林确实被利用了。

从他给李绂下跪敬酒,祈求原谅就能看出来,他最终活成了悲剧!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