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5月1日,乌克兰与美国签署的矿产协议,犹如一枚深水炸弹,炸开了俄乌冲突背后暗流涌动的资源博弈。这份协议,既是特朗普政府对乌援助政策转向的标志,也是乌克兰在绝境中以资源换生存的无奈之举。

泽连斯基或许也是很无奈!当初拜登是美国总统的时候,美国没有想过占乌克兰的便宜,更多的是出于义务支援乌克兰。可特朗普一上来,这些情况立马都改变了。特朗普把商人本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把美国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看成了美国政府是对乌克兰的投资。所以现在到了让乌克兰还账的时候。

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始终笼罩在“民主灯塔”的光环下。自2021年上任以来,美国累计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0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海马斯”火箭炮到“毒刺”导弹,武器装备源源不断。


大V:美攫取乌稀土暗藏三重算计

特朗普上台后,将对乌政策彻底转向实用主义。将3500亿美元援助重新定义为"战略投资",要求乌克兰通过稀土、锂矿等资源抵偿;

​在《美乌矿产协议》中嵌入"50%资源所有权+纽约州法律管辖"条款,使乌克兰战略矿产沦为抵押品。

​​以冻结军援为筹码,迫使乌克兰接受"资源换炮弹"交易,乌军每日弹药消耗量从6000枚骤降至800枚。

乌克兰拥有价值2万亿至7万亿美元的稀土资源,锂矿储量占欧洲三分之一,钛、石墨等矿产也储量丰富。这些资源是新能源汽车电池、F-35战机隐身涂层的关键原料。

从美乌刚刚签订的矿产资源来看,美国已经把想要的包括稀土在内的矿产资源搞到手了。而乌克兰那边也不会偿还所谓的美国债务。

大V:美攫取乌稀土暗藏三重算计

欧盟对乌援助超1200亿欧元,却在这场资源盛宴中颗粒无收。当美国企业准备入驻乌克兰矿区时,欧盟还在为如何分配下一笔50亿欧元援助争吵不休。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欧盟每向乌克兰投入1欧元援助,美国就能通过矿产协议获得3美元的长期收益。

面对美国垄断乌克兰资源的风险,欧盟提出与乌签署“双赢”矿产协议,承诺提供30种关键矿产中的21种。然而,欧盟内部对协议条款存在分歧,法国、波兰等国对资源开发权争夺激烈。欧盟的困境在于,既缺乏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又无法像俄罗斯那样直接控制乌东资源,只能在美俄夹缝中寻求平衡。

美乌矿产协议的本质是一场“新殖民主义”经济实验:美国以技术霸权与金融手段实现资源控制,乌克兰以主权让渡换取短期生存,欧盟沦为旁观者,俄罗斯巩固领土收益。


大V:美攫取乌稀土暗藏三重算计

美俄在乌克兰的资源博弈,本质上是“冷战2.0”的延续。美国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稀土,打破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则通过控制乌东资源,维持其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地位。双方在乌克兰的博弈,短期内难以分出胜负,但乌克兰却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美国对乌克兰稀土的攫取暗藏三重算计:

1、技术殖民:协议规定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主导技术转让,这直接封杀了乌克兰自主开发能力。美国企业已在半年内申请400%的矿产专利,从源头上锁死乌克兰稀土产业化路径。

2、供应链重构:通过强制"前十年利润再投资"条款,乌克兰稀土收益被迫反哺美国主导项目。这种模式使特斯拉等企业绕过中国供应链,在波兰建立电池工厂,直接冲击中国稀土磁材出口市场。

3、标准霸权:协议明确"制裁兼容条款",禁止乌克兰向"美国认定的竞争国"出口资源。这实质是将WTO规则替换为美国单边制裁体系,切断中乌在石墨、钛矿等领域的合作可能。

美国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就好比美国想让3到5年时间就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同样的道理,美国想要打造所谓的美国稀土产业链,正如美国专家所预测的那样,没有个10年时间,美国很难完成这一转变。


大V:美攫取乌稀土暗藏三重算计

美国虽然签了矿产协议,实际能开发的矿区不到三成,五角大楼私下估算,要突破俄军防线拿下克里米亚的稀土,得搭上半个航母战斗群的代价。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特朗普团队急于想缓和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罢了。#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